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日前,《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年)》發布,這是我國首個全國性國土開發與保護的戰略性、綜合性、基礎性規劃。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今天(2月9日)表示,要打造若干開發重要軸帶和重點集聚區,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方面,設置“生存線,生態線”等約束性或預期性指標。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和空間規劃的物質基礎,國土部部長姜大明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土空間開發利用以相對緊缺的資源庫存支撐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當前一些地方出現國土空間開發失衡、環境污染嚴重、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此次綱要突出強調加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提高質量與效率,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
同時提出六個基本原則:安全、和諧、開放、協調、富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以此來構建美麗國土。具體來看,綱要提出,要與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和優化開發區域為重點,打造若干開發重要軸帶和重點集聚區,即多中心網絡型集聚開發格局,例如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優化開發區域協同發展來促進城鎮集約緊湊發展,同時深入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長江中游地區和成渝等重點開發區域要加大承接產業轉移力度,適度擴大城市容量。遼東南、北部灣地區,還有蘭州-西寧等一系列地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
除了多中心網絡和“四區一帶”綜合開發治理,要以城市化地區、農村地區、重點的生態功能區和礦產資源開發的集中區,以及海岸帶和海島地區為重點開展國土綜合整治,推動海洋經濟也是此次規劃重要思路之一,要強化海洋作為藍色國土便捷通路、資源基地和國防屏障重要作用。
要以可持續發展來建設美麗國土,除了多中心網絡型聚集開發和“四區一帶”綜合整治之外,綱要提出要進行分類保護。兩大類評價的緯度,一是要按照環境質量、園區生態、自然生態、水資源和耕地資源五大類資源環境主題;二是區分保護、維護、修復三個級別,并以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為基礎,按照五大類、三個級別對我國陸域的國土實施全域分類保護。同時,綱要提出,要完善以用途管制為主要手段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設置生存線、生態線、保障線和耕地保有量、用水總量、國土開發強度,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等11個約束性或預期性指標。
?
相關鏈接:
國土部:試點建立建設用地交易二級市場?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