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爆竹還是少放些好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燃放煙花爆竹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春節期間這一傳統習俗的態度在發生變化。煙花爆竹并非過節的“必需品”,更不能成為炫富的“展示品”。
農歷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很多人或許已經準備了不少煙花爆竹,打算好好地“鬧一鬧”。爆竹聲中一歲除,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反映了人們渴求幸福安康的愿望,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習俗。不過,為了大家共有的環境,也為了人們尤其是兒童的人身安全,煙花爆竹還是盡量少放些吧,它并非過節的“必需品”,更不能成為炫富的“展示品”。
環保部發布的煙花爆竹集中燃放影響情況顯示,除夕夜18時,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僅19個城市空氣質量為重度及以上污染。隨著燃放量大幅增加,多個城市空氣質量快速轉差兩到三個級別,到初一凌晨2時,183個城市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嚴重污染城市105個。在上海、南京、杭州等采取禁放措施的城市,除夕至初一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均未出現明顯升高情況,空氣質量良好。除了對空氣質量的不利影響,燃放煙花爆竹產生的巨大噪音和滿地垃圾,也不容忽視。
有人或許會說,燃放煙花爆竹即便污染了環境,也只是短暫的。可是,它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實際上比我們看到的要持久得多。無風時,煙塵久久不能散去、氣味嗆人;有風時,煙塵會被吹往下風向的人們。燃放過后的大量垃圾,要么運到填埋場填埋,要么運到焚燒廠焚燒,要么丟棄在房前屋后、荒郊野外,它并不會被“一掃而除”。
而且,煙花爆竹威力不小,一旦對人們尤其是兒童的人身安全造成傷害,那就很可能是一輩子的傷痛。兒童眼睛被爆竹炸傷、甚至失去光明的慘痛事例,幾乎每年春節期間都會出現。“這么多年,窗外每一次的鞭炮聲都深深震動著我的心!悲劇在不斷上演。”山東濟南一位眼科醫生痛心地說。今年春節,她又目睹了兩個男孩被爆竹奪去視力。
有人為煙花爆竹辯解道:不能因為可能發生車禍,就不使用交通工具了。但這實際上是兩碼事,交通工具是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煙花爆竹卻未必是我們的必需品。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燃放煙花爆竹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春節期間這一傳統習俗的態度在發生變化。春節前夕,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對1000位市民進行了民意調查。結果顯示,82.9%的市民表示今年春節期間不打算燃放煙花爆竹,該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6.4個百分點。不燃放煙花爆竹的原因包括“污染環境”(43.3%)、“沒有燃放意愿”(36.5%)、“不安全”(12.6%)等。
春節期間,不少城市的爆竹聲確實少了。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即便氣象條件不好,很多人還是一如既往地燃放煙花爆竹,有人甚至將其作為炫富、比闊的“展示品”,認為煙花爆竹放得越多、越響,就越有“面子”,你家放3000元的,我就要放5000元的……
現實中,還做不到大范圍“一刀切”地對煙花爆竹實施禁放。各地政府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采取限時限地等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徹底堵住那些不安全、不環保的產品。此外,應該拿出“真金白銀”,鼓勵研發和生產環保、安全、方便的電子鞭炮等替代品,同時大力宣傳推廣,引導人們移風易俗、廣泛使用。
“元宵佳節花燈耀,幸福團圓合家笑。拒絕煙花不放炮,空氣清新霧霾少。新年新春新氣象,一年更比一年好!”在沒有采取禁放措施的城市,不放或少放煙花爆竹,以綠色、環保的方式清新過節,對公眾來說是一個值得點贊的選擇。在氣象條件不適宜期間,為了能有更好的“空氣質量指數”,就要關注“煙花爆竹燃放氣象指數”,盡量少放、最好不放煙花爆竹。即使氣象條件較好,也應理性適度燃放。
?
?
?
?
?
相關鏈接:
元宵節將至 海口萬綠園等景點嚴禁燃放煙花爆竹?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