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被認作“保保”的吳軍和干兒子一家。 徐楊祎 攝
中新網德陽2月12日電 題:四川廣漢“拉保保”熱火朝天 300余年民俗傳承有道
作者 徐楊祎 吳平華
“我覺得非常開心,這就是一種緣分。”50歲的河北承德人吳軍頭戴一頂藍色童帽,懷抱男童李博亭,站在四川省廣漢市房湖公園的古柏樹下,笑容滿面。幾分鐘前,在李家人的熱情拉拽下,吳軍剛剛被認作李博亭的“保保”,即干爹。
12日,農歷正月十六,一年一度的廣漢“保保節”如期而至。“拉保保”緣于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百姓在正月十六“游百病”時,為家中子女尋找一名干爹。孩子將帽子戴在對方頭上,認作保保或保爺,兩家大人則以“親家”互稱,此舉有保佑子女健康長大之意。
彭雨成為“保保”后很開心。 吳平華 攝
每逢正月十六,廣漢人大多舉家而出,前往房湖公園等地,或“游百病”或“拉保保”。
沿著公園步道,隨著人流,前行至古柏樹下,記者目視所及之處均站滿了前來“拉保保”的人們。一些人面帶微笑站在步道兩側的小山坡上觀望,而另一些人則懷抱孩童不停向人群中張望,為子女尋找合眼緣的“保保”。
祭祀祈福活動現場。 時小林 攝
為了給兒子找個合適的“保保”,家住四川綿陽的龍渤文一大早就帶著妻兒出門,驅車近百公里趕到廣漢。“我們希望能給他找一個女‘保保’,讓他更健康地長大。”龍渤文說,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目前我們家里也只有他一個小孩,這樣的話成長過程太孤單了些。”
今年不足30歲的龍渤文還告訴記者,他希望“拉保保”這樣延續了數百年的地方民俗能一直傳承下去,“畢竟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我們不應該也不能忘記。”期間,9個月大的寶寶騎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四處張望,顯得十分新奇。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僅“拉保保”的人里有成都、綿陽、內江等地專程趕來的,被拉的“保保”中間也有不少外地人,前來“湊熱鬧”的人群中更出現了金發碧眼的面孔。
對于這樣極具地方風情的民俗,來自加拿大的阿拉斯代爾倍感興奮,“在加拿大沒有這樣的習俗,當然我也還沒有自己的孩子。”阿拉斯代爾笑著說,自己還沒做好被“拉保保”的準備,“但這樣的民俗非常棒,能讓我了解到最原汁原味的四川。”
據廣漢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當天有10萬余人參與“拉保保”活動,共拉成“保保”248對。
為了進一步豐富傳統民俗,廣漢“保保節”組委會攜手三星堆博物館,邀請成功“牽手”的“保保”和孩子們參加祭祀祈福活動。
祭祀祈福活動現場。 時小林 攝
當日下午,三星堆博物館祭祀場上人流涌動。祭祀祈福活動分為祭拜、降神賜福、掛福、拜保封紅、照全家福五個部分。大祭司帶領蜀王、蜀后祭拜蜀祖,祈求天地年輪福;并在大祭司的引領下,孩子跪拜“保保”,“保保”給孩子封紅“納福”,保佑其健康成長。
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表示,“拉保保”、拜蜀王、祈福運、求安康,一系列體驗感極強、富有吉祥意味的蜀地文化活動不僅能寄托對子女成長和未來美好生活的祝愿,還能夠體悟和踐行“感恩報德”、“敬古重老”的傳統文化精神。(完)
?
相關鏈接:
元宵節“偷青”民俗變偷菜 專家吁莫讓習俗變味
廣東佛山警方全力保障“行通濟”民俗活動安全有序
海口舉行“裝馬匹”民俗巡游活動慶元宵
海口府城元宵換花節民俗"裝馬匹"巡游引市民歡呼(組圖)
過年咋發壓歲錢? 互聯網“壓歲錢”成民俗新玩法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