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近日,鐵路春運迎來返程高峰,各地火車站皆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多數候車廳都布置得舒適溫馨。然而,也有部分車站的候車廳存在商鋪過多、擠占空間的現象,乘客出行舒適度大大降低。(2月14日《光明日報》)
候車廳,承擔著的是為乘客提供候車休息、排隊檢票的公共服務功能。然而少收地方,在利益為重的心理驅使下,候車廳已經變了“味道”,完全被商業氣息填滿。商業設施喧賓奪主,鳩占鵲巢,不僅影響旅客正常的乘車秩序和舒適的乘車體驗,更弱化了鐵路的公益屬性,賺了利益卻虧了聲譽,實是得不償失。
在出行淡季,許多車站的候車廳都是冷冷清清,致使很多管理者錯誤以為候車廳設計不合理,存在資源浪費,于是便吸引商家入駐。誠然,候車廳增開商鋪可以增加租金營收,提高車站利用率,亦可以刺激消費,便利旅客需求,但這一切是要建立在不損害旅客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旅客花錢購票,買的不僅僅是一個乘車憑證,更是一種享受公共服務的權利。而我國《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劃》中亦明確規定,普通候車室當中,每人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1平方米,目前來看,多個車站不符合要求。
凡事應有度,超過了“度”,就物極必反。作為公共服務行業,應當厘清角色定位,必須優先滿足旅客的出行需求。如今正值春運,各地人流暴漲,火車站候車空間的過度壓縮,使得車站混亂無序,也讓安全問題叢生。熱鬧非凡的商鋪掩蓋不住旅客不滿的管理亂象,當敲響有關部門的警鐘。車站通過商業開發來補貼運營成本無可厚非,但不應利字當頭,漠視旅客利益,忘記服務的宗旨。拿公共服務設施換取小團體利益,豈不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管理者應該認真反思,多從乘客的角度換位思考,對設置不合理的商鋪及時予以調整或撤離。
當然,候車廳成“商業街”目前還是少數現象,多數候車廳都是舒適溫馨,但還需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及時剎住這場不正之風。要讓“壞”的候車廳向“好”的候車廳看齊,讓候車空間優先滿足出行需求,把舒適的公共環境還給旅客,切莫讓個別不良現象毀了鐵路美好形象。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