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安白石嶺村貧困戶周太成功脫貧后寫信感謝幫扶單位
幫扶引上致富路 勤勞敲開幸福門
“縣政府為我申請扶貧項目,讓我發展起了養殖產業,蓋起了新房,在醫療扶貧政策幫助下,我和家人在病魔前不再手足無措了……”一封信,筆觸樸實卻懇切,凝結著定安縣黃竹鎮大坡村白石嶺村小組村民周太最誠摯的感謝。
在滿滿三頁的信里,周太一筆一劃寫著扶貧干部的幫扶措施,訴說著一家人脫貧經歷。今天,記者來到周太家了解他的故事。
曾經,周太和妻子一個打工一個務農,經營著小家庭,日子雖不富裕,也算衣食無憂,有滋有味。但在2010年,他的小兒子被查出先天性耳聾。為了給年幼的孩子植入人工耳蝸,一家人到處借錢,湊足了20余萬元的治療費用。而此時,屋漏偏逢連夜雨,老母親又患上了子宮內膜癌,讓這個家庭多了3萬多元欠款。周太的妻子為了照顧老人孩子無法務農,全家僅靠周太打零工謀生。原本幸福的一家,陷入了貧困中。
2016年,周太一家被核定為精準扶貧對象。為了幫助周太一家擺脫貧困,幫扶干部們多次來到他家了解情況。“我覺得林下養雞很好,可就是沒本錢投入。”在幫扶干部們的鼓勵下,周太猶豫著說出了自己的愿望。
“知道我的想法后,幫扶干部們馬上就幫我解決了資金問題,還鼓勵我好好學技術,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周太感激地說,黃竹鎮政府為他申請了10萬元的創業貼息貸款和發放了3000只扶貧雞苗,并且提供了雞舍建設、飼養管理和消毒防疫等多方面的養殖技術培訓,讓他順利在自家膠林下辦起了兩個養雞場。
在周太的精心經營下,養雞場辦得紅紅火火,僅在去年就獲得了1萬多元的利潤。扶貧干部還為周太一家申請了危房改造救助和醫療幫扶。一家人從此搬離殘舊破敗的磚瓦房,也不再為復診費用日夜嘆息。
“幫扶引上致富路,勤勞敲開幸福門。”在新房入宅當天,周太專程找人寫了對聯貼在門口。周太激動地說:“沒有干部的幫扶,我們不可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這幅對聯是我為了銘記黨的恩情自己想出來的。”
“今年,我還要多養些雞,把欠款都還上,讓全家從脫貧走向致富!”想著美好的新生活,周太笑得燦爛。
?
?
相關鏈接:
載人載貨+發展產業跑運輸 永興三輪車隊“拉”著農戶脫貧?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