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治堵還是治污,都需要控制和減少機動車保有量,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市民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
繼“共享單車”之后,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多地開始流行起“共享汽車”。只需下載手機APP,注冊后就能用手機在附近找到汽車使用,到達目的地后可把車還到指定的停車網點或任意的正規停車場。然而,越來越多的“共享汽車”會不會加劇城市的交通擁堵,這也成為不少人擔心的問題(2月16日中國新聞網)。
不可否認,城市推行“共享汽車”,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在限行、限購的大背景下,民眾買車、養車的成本高,城市停車難等問題,激發了民眾尤其是擁有駕照但卻沒有車的民眾對“共享汽車”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量“共享汽車”上路,勢必會加劇城市道路擁堵。然而,與方便無車族使用“共享汽車”出行相比,顯然治理城市擁堵更重要。換言之,推行“共享汽車”,利小弊大。
進入汽車時代的城市,機動車與路面交通的矛盾十分突出,堵車和霧霾成為讓城里人頭疼的大問題。城市擁堵、污染成疾,一方面,與城市機動車數量高速膨脹有關;另一方面,城市對公共交通長期“欠賬”。如此情形下,推行“共享汽車”,可能會增加城市機動車保有量,造成“車滿為患”。同時,會促使一些無車族高效率地使用“共享汽車”,從而導致他們在“共享汽車”的同時,也“共享擁堵”,反而造成了“出行難”。
可見,無論是治堵還是治污,都需要控制和減少機動車保有量,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倡導市民乘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出行。特別是,一些城市發展公共自行車,推行“共享單車”,這才是治堵、治污的正道,釋放出了推進綠色交通的善意。然而,必須正視的是,在“共享單車”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遭遇“成長的煩惱”——亂停亂放、惡意損壞甚至直接騎回家等不文明現象頻發。如何讓共享單車“騎得更遠”,考驗著市民的素質,更考驗著企業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智慧。
因此,與其推行“共享汽車”,不如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共享單車”。首先,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制定公共自行車交通發展的總體規劃,成立“共享單車”服務公司,并將其納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其次,普遍設立“共享單車”存放場地,設置專人管理和日常維護。再者,要實現完整的“共享單車”服務體系,自行車專用道的建設,也是至關重要的。要知道,“共享單車”的運營,雖然是一種有償服務行為,但不能把它作為單純以贏利為目的企業來運作,而是把它作為政府的一項公共服務。這就要求政府應加大投入,讓“共享單車”在專用道上行駛,并保持其提供低償服務的公益本色。特別是,應提供各種政策支持,把“共享單車”服務工作做實做好。
應有配套措施
表面上看起來“共享汽車”的“隨租隨還”是在為用戶提供便利,可由于汽車數量有限、停車網點太少等問題,也給那些想要“嘗鮮”的人們帶來了“使用焦慮”。共享汽車目前的推廣應用,只是一種粗放的服務模式,這樣的模式,不僅是在檢驗城市交通設施的配套更新是否及時,也在考驗著城市的文明程度。如果相應的配套措施沒有跟進,“共享汽車”可能會成為人們出行的“一大麻煩”。所以,相關部門就應該盡早出臺相應的配套政策、法律法規對其發展作制度規范。
四川 宋 瀟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