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水橋”改建成跨河大橋,出行更方便的瓊中和平鎮塹對村村民憧憬著——
我們會在“富美鄉村”建設中受益
-本報記者 郭暢
“等危房改造的6萬元補貼款發下來,我們就開始裝修,接著給兒子娶個媳婦,爭取早日抱孫子。”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嶺門村,剛剛脫貧的侯葉說出了自己的企盼,有了危房改造的好政策,一生奮斗一套房的目標,很快就實現了。
如果說住進新房,發展產業,喜摘窮帽,是山區貧困百姓的個人企盼,那么,實現全村“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將貧困人口發生率控制在2%以下,整村退出貧困村名列,則是瓊中每一位省級派駐貧困村幫扶干部及鄉鎮基層工作人員的共同愿望。
瓊中灣嶺鎮加章村有15個村小組,2162名村民,加章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田騰說,人多問題就多,一開始面對這個“大雜院”式的村子,也束手無策。
“苦熬不如苦干,勤勞才能脫貧。”宣傳標語喊得響,村民也要轉變好,從單一的發放種苗,不在乎成活率,到成立種養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發展,田騰說,村民需要被“監督”,更需要“充電”掌握一技之長,連續觀看了22期《脫貧致富電視夜校》的加章村村民,思想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瓊中和平鎮塹對村,昔日,一座長達百米的“漫水橋”是塹對村村民通往和平鎮的唯一路徑。“暴雨一來,乘坡河水位上漲,我們村就與世隔絕了。”塹對村脫貧戶歐玉嬌說,建一座大橋,是祖祖輩輩山里人的愿望。
去年底,在省委辦公廳的幫扶下,新建的乘坡二橋已實現功能性通車,這座橋,只是省委辦公廳對塹對村開展幫扶的一個項目。從基礎設施到產業摸索,省委辦公廳對塹對村的幫扶,可謂細致入微。
塹對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馮江濤表示,通過“富美鄉村”建設,瓊中部分村莊的“自然美”已到極致,下一步,希望龍頭企業能入駐各村,帶動村民大步發展,同時也能降低村民的投資風險。
歐玉嬌說,我們的“富美鄉村”發展了,村里的村民都會受益。
?
?
相關鏈接:
海口府城已交通管制 迎椰路口南往北尾部排至美舍河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