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的快遞和外賣、出租車以及各種服務行業一樣,不同程度出現了用工荒,“春節效益”凸顯。節后,圓通流年不利,成了眾矢之的——《圓通可能要倒閉了嗎?》。自媒體率先揭短,傳統媒體緊緊跟進,各路話語權強的人馬一齊上陣來黑,“該洗牌了”,“快而無序、多而無矩的原始市場狀態”, 快遞行業好像真的成了劉強東說的“毒瘤”。
先說“快而無序”,有誰能拿出具體的數字:四通一達全年一共丟件多少件,丟件率是多少?從消費者體驗來講,真的很低。而能夠保證有序的恰恰就是公司對于快遞員顯得野蠻的處罰。圓通被曝光的部分網點和地區,有的就是因為公司的處罰太重,公司和加盟商僵持的結果。而“既沒有消費者能充分博弈的杠桿,又沒有從業者維權的機制”這話從何說起?快遞業其實并沒有什么霸權,市場競爭太充分了,充分到了十分殘酷的地步——順豐,EMS高高在上,四通一達混戰,背后還有數百家。各地的媒體、消協、工商、12345市長公開電話等等,投訴途徑非常多,都是基于消費者利益優先原則。四通一達,短途7元-10元,長途12-15元,而行業老大順豐的價格是幾乎翻倍。他們的生存壓力一點不小。
快遞的矛盾其實總是集中爆發在最后一公里上,在城市的配送中目前分為直接到人,社區物業代收、便利店代收、菜鳥驛站、快遞柜幾種模式。屢見報端的糾紛都是消費者和快遞哥面對面接觸導致的瑣碎摩擦。在“互聯網+”背景下,快遞最后一公里完全可以依托于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細化包裹的配送過程。這些年來,后臺其實已經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消費者數據,可以細化出一套比現在更精確,實時,減少中間環節的系統。現在很多快遞會短信通知,快遞即將配送。今后完全可以通過精確計算,實現網上對接,諸如送到何處,幾點在家,形成一套效率最高的規則。這樣既減少了快遞小哥和消費者之間的語音對接,減少矛盾,還能準確規范優質服務。一方面為快遞哥減負,同時又增加了客戶滿意度。另外,快遞柜模式是時尚、便捷、高效又科學的模式,應該鼓勵。
中國的快遞是個龐大的、欣欣向榮的、生機勃勃的行業,盡管毛手毛腳,但居然很多矛盾都被“野蠻”地抹平了,到位了。至于某些節點的爆發,根子里的痛點,不可能通過行政手段來解決,能改善的第一是科技手段,第二是公司內部的柔軟劑,第三是是社會對快遞行業的認可和尊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