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發展現代農業助力脫貧。吳衛中 攝
“結對以前,鄭樓村經濟水平低、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村級集體收入為零,共有貧困戶77戶180人。”靈璧縣漁溝鎮鄭樓村第一書記滕海洋表示,在安徽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鄭樓村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夯實,集體收入逐漸增加、貧困戶發生率不斷降低。
記者日前走進安徽靈璧,圍繞好人文化、旅游經濟、脫貧攻堅等主題進行采訪。
安徽省靈璧縣漁溝鎮鄭樓村是安徽省委宣傳部機關結對幫扶的國家級貧困村,轄三個自然村、12個村民組、1119戶,共4325人。
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滕海洋介紹,項目推進是扶貧攻堅的重要支撐,產業發展是推進脫貧攻堅的主要抓手。在市、縣、鎮各級相關單位和部門的支持下,鄭樓村共爭取實施、規劃各類項目合計投入3000余萬元。
據了解,由安徽省委宣傳部兩年支持400萬元、市縣配套近800萬元建成,總占地面積近千畝,含日光溫室暖棚3個、溫控連棟棚3個、單體鋼構棚325個,按照“合作社+大戶+貧困戶+貧困勞動力”的模式,統一規劃設計、統一經營管理、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市場銷售,其中,為鄭樓村有勞力貧困戶提供大棚、為半勞力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為無勞力貧困戶提供生活救助。
滕海洋說,千畝扶貧產業園運行以來,對鄭樓村脫貧發展起到了“調、轉、增”的作用,全村6665畝土地的六分之一由傳統種植提升為現代農業,為發展現代農業打下堅實基礎。產業扶貧讓貧困戶從“等靠要”轉變為主動干,完成了從輸血到造血、從扶貧到扶志的關鍵轉變。
規模養殖幫助農民增收。吳衛中 攝
此外,在增收入方面,一是增村集體收入,每年租金收入18萬元以上;二是增流轉收入,每年產出土地流轉費近90萬元;三是增貧困戶收入,貧困種植戶年均收入1.5萬元以上,貧困勞動力年均收入5000元以上。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溫控大棚里種滿有機葡萄,5月就可上市。在這里工作的員工不少是家里有特殊困難的村民。被列入貧困戶的張淑英被安排在這里就業,春秋兩季也能掙萬把塊錢。
據悉,2016年,靈璧縣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機制、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完善幫扶措施,增強“造血”功能,“政策保障、產業聯動、互惠共享”三路并進,助推貧困戶踏上脫貧之路。
統計顯示,靈璧縣去年用好中央和省級專項扶貧資金7699.5萬元,落實好涉農資金整合政策,整合涉農資金1.04億元用于精準到戶項目255個,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73個。同時落實好光電互補扶貧政策,全年建設村級光伏電站30個,總投資5040萬元。
安徽省省長李國英在今年政府報告中指出,2016年,安徽脫貧攻堅首戰告捷,103萬貧困人口脫貧,1077個貧困村出列,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今年,安徽將堅持脫貧為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強化機制保障,高標準推進脫貧攻堅年度任務,完成脫貧90萬人以上、貧困村出列1000個以上,力爭2個縣脫貧摘帽。(完)
?
?
相關鏈接:
安徽一涉黑組織覆滅 經營地下賭場非法獲利超2000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