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頂級創業團隊最高1億元(人民幣,下同)補助、全民當伯樂參與引才、提升“大國工匠”待遇與身份認同……為加大海內外人才的引進與培育力度,江蘇省委20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日前印發的《關于聚力創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環境的意見》(下稱《意見》)進行解讀。
《意見》對新時期的引才工作全面“加碼”,從財政、金融、生活等方面對海內外人才進行保障。
江蘇省委黨建辦副主任朱勁松介紹,江蘇的人才工作起步較早,基礎較好,成效也比較明顯。《意見》明確提出,江蘇在注重培養用好本土人才的同時,要樹立全球視野,堅持精準引才,著力集聚發展所需的各類全球人才。
具體上,對于全球頂尖團隊項目,江蘇拋出億元“橄欖枝”。
《意見》明確,圍繞破解人才有高原無高峰的問題,江蘇提出實施頂尖人才頂級支持、“鳳還巢”等計劃,對世界一流的頂尖人才團隊,一事一議,最高給予1億元項目資助。
作為特色與亮點,江蘇發起了全民伯樂“賞金”模式。
朱勁松表示,江蘇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引才,對于引進“一中心、一基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急需、產生重大影響和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頂尖人才或團隊,由省財政給予引才中介50-100萬元獎勵。
同時,對于海內外人才的各類保障,《意見》實行全面加碼。
朱勁松稱,江蘇省財政今后3年支持“一中心、一基地”建設的1000億元省級各類資金和基金,用于人才發展的實際支出不低于30%。江蘇鼓勵積極發展人才金融,加大對人才創新創業的信貸支持,省簽約金融機構對設區市以上人才計劃入選者提供最高1500萬元的信用貸款等。
此外,作為制造業大省,如何引得進、留得住高技能人才,對于江蘇尤為重要。實體經濟體量龐大的江蘇,云集了大量來自全球的高技能人才。然而,職業學校不如普通高校“受歡迎”、技工面臨晉升的職業“天花板”……一系列桎梏技工群體發展與壯大的難題也長期存在。
江蘇省人社廳副廳長朱從明介紹,截止2016年底,江蘇高技能人才總量達326.5萬人,總量居全國第一。面對密集分布且數量龐大的技工群體,江蘇正探索破解該職業長期面臨的認同與待遇難題,為振興實體經濟和制造業提供人才支撐。
根據《意見》,江蘇將加大力度培養技藝精湛的技能人才,提升“大國工匠”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
該《意見》提出,要不斷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企業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可參照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工資福利。推行企業首席技師、特級技師制度,享受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待遇,試行年薪制和股權制、期權制。
同時,《意見》明確,江蘇建立健全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和獨立學院向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推進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教育分段培養或聯合培養。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雙導師制”“雙元制”職業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拓寬職業發展通道,研究制定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辦法。
朱從明表示,江蘇的技能人才培養要向制造業傾斜。為更好地發展實體經濟,該省還將大力引進制造業發展急需緊缺的領軍人才。精準對接制造業發展重點領域人才需求,依托“鳳還巢計劃”“海內外引才行動計劃”、“江蘇外專百人計劃”等重大引才引智項目,引進一批世界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技能人才和團隊。同時加快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建設和戰略布局,聘請“海外引才引智大使”。(完)
?
?
相關鏈接:
江蘇宜興發生命案致一死一傷 犯罪嫌疑人已落網?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