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發展
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
固定資產投資
增長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
城鎮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長7.5%
農村常住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
控制在3%左右
城鎮就業
新增8.8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
控制在4%以內
農村貧困人口
脫貧18.3萬
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
節能減排降碳控制目標
重點項目
全年安排省重點項目501個
年度計劃投資2288億元
開工建設海口萬達文化旅游城、美安新藥谷、洋浦聚酯原料二期等項目
加快推進海南生態智慧新城、海花島旅游綜合體等項目
確保康迪電動汽車、亞特蘭蒂斯、富力海洋歡樂世界等項目竣工
脫貧
確保完成年度18.3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
完成117個整村推進扶貧開發任務
同時抓好墾區農場7141名貧困人口脫貧
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2.3萬戶
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村5個
落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三保障”政策
交通
開工建設環島旅游公路、三亞新機場、昌江核電二期、邁灣和天角潭水利樞紐、馬村港集裝箱碼頭、紅嶺灌區田間工程等項目
加快推進瓊中至樂東高速公路、萬寧至洋浦高速公路、文昌至博鰲高速公路、美蘭機場二期擴建、城鄉電網改造升級、瓊中抽水蓄能電站、大廣壩灌區(二期)等項目
確保鳳凰機場三期改擴建、博鰲機場二期擴建、鳳凰島國際郵輪港二期、海口新海港區滾裝碼頭二期等項目完工
積極推進儋州機場等項目前期工作
農民增收
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實施新一輪農民增收計劃。圍繞到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目標,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今年實現農民收入增長8.5%。挖掘現代農業增收潛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延伸升級,增加經營性收入。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推進農民合作社規范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做好農村勞動力與企業用工的有效對接,有序組織農民外出務工,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轉移就業8.5萬人,增加工資性收入。
房地產
鞏固“兩個暫停”政策成果
房子是用來住的
不是用來炒的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城市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努力實現本地居民“居者有其屋”;鞏固“兩個暫停”政策成果,建立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推動房地產去庫存、調結構、提品質,引導發展高端地產,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多規合一
加快推動建設海口三亞軌道交通
以“多規合一”為引領,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海口和三亞軌道交通等重點項目,率先實現區域內交通一體化嚴格落實、管控省“總規”和各市縣“總規”。
積極推進南北“兩圈”建設。突出資源利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生態環保、公共服務、配套政策等六個方面一體化,推進“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大三亞”旅游經濟圈協同發展。加快推動瓊州海峽南北兩港、美蘭機場綜合交通中心、鋪前大橋、海口和三亞軌道交通等重點項目,率先實現區域內交通一體化。以南北“兩圈”兩極帶動,促進東西兩翼并進、中部保育發展,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發揮各市縣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壯大縣域經濟。
農村金融
綜合改革
深化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著力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教育
深入推進“一市(縣)兩校一園”和“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作,加大本土校長、教師的培養力度
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啟動高考綜合改革
推進海南高校“雙一流”建設,力爭海南大學國際旅游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海南校區獲批,推進海南師范大學省部共建、海南醫學院轉型升級
醫療
推廣“三醫聯動”改革試點經驗,整合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
建立分級診療新模式,落實醫保、醫藥配送和資源下沉政策
全面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鄉村醫生支持計劃,實施“婦幼雙百”人才引進項目
旅游
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
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為抓手,落實“國際旅游島+”行動計劃,“點、線、面”全方位推進,打造全天候、全地域旅游目的地;全面推動旅游綜合體、風景度假區、旅游景區、風情小鎮建設,有序推進中西部旅游資源開發;培育一批節慶活動品牌、特色休閑娛樂和旅游演藝節目,加大黎錦、苗繡、貝雕等地方特色旅游商品開發力度;大力發展海洋旅游、鄉村旅游、熱帶雨林游、醫療康養游、民族民俗風情游、航天主題文化游、郵輪旅游、低空空域游、紅色文化游等旅游業態。
外貿創新發展
推動三沙口岸開放
全面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完成運輸服務、文化服務、服務外包等8個方面試點任務。
推動洋浦保稅港區、海口綜合保稅區創建跨境電商綜合示范區,設立海口美蘭空港綜合保稅區,爭取設立國家級海口新區,加快洋浦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博鰲機場口岸建設,推動三沙口岸開放。
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海洋
控制近海養殖捕撈 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
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做大做強海洋經濟。重點發展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海洋旅游等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海洋生物醫藥、海洋物流運輸、海洋信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海洋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
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控制近海養殖捕撈,大力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優質種苗培育、人工漁場和海洋牧場。
生態保護
實施全省
生態修復城鎮修補
●城鎮修補
一是開展提升城鎮功能專項行動,大力推進棚改安居,搞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試點;
二是加強城市設計和城鎮建筑設計管理,實施環島高鐵、高速公路沿線傳統建筑生態修復、立面改造、村莊綜合整治;
三是繼續開展違法建筑專項整治,保持控違拆違高壓態勢,對違法建設實行“零容忍”;
四是繼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加強城鄉保潔、園林綠化、生活垃圾治理、農村污水治理等工作。
●生態修復
一是“山”,開展山體生態修復專項行動,繼續實施“綠化寶島大行動”;完成植樹造林10萬畝,退塘還林(濕)2000畝
二是“水”,持續開展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加強重點水體的治理和修復;
三是“岸線”,鞏固海岸帶開發與保護整治專項行動成果,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四是“大氣”,繼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嚴控城市揚塵、機動車船尾氣、工業廢氣排放等大氣污染;
五是“土壤”,深入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調查,實施化肥農藥減量行動。
?
相關鏈接: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