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雪用嘴叼筷子打字已經很熟練,但長時間的操作已經引起了牙齦腫痛。
“風雨且狂嘯,傾心韻律清新,清新,清新,寫就奮斗精神……”短短21個字描繪出了一幅不畏艱難、奮力創作的場景。這是45歲朝陽女作家瑩雪所填寫的《如夢令·憶童年》中的一句詞。
瑩雪原名王春輝,自幼身患重癥,四肢無法自主移動,她沒有上過一天學,在母親的指導下自學成才,憑借口中的一只筷子,敲打鍵盤,潛心創作18年,完成了詞集《詞夢》,近日,飽含瑩雪心血與艱辛的《詞夢》終于出版,這是她10年間的第8部文集出版問世。
瑩雪眼含熱淚:“我無悔往昔,一路走來,盡管一路走得很艱辛,我卻感覺很充實快樂。我將樂此不疲地精心書寫我的夢,用心靈之羽翼翱翔在文學的晴空里!”
新書出版 她喜極而泣
一間刷著淡黃色墻裙的老式住宅里,堆滿了各式書籍,房間一角,滿頭大汗的瑩雪蜷縮在椅子上,正叼著筷子敲打著鍵盤,QQ中不時有好友閃動,臨近中午,這是她和好友交流互動的時間。
有好友得知她的《詞夢》出版,紛紛向她道賀,瑩雪含著筷子,不斷重復抬頭低頭的動作,熟練地用筷子敲擊著鍵盤,與好友分享這一令人喜悅的消息。
瑩雪介紹,《詞夢》 收錄了她創作精選的舊體詞260首,其中共有111個詞牌,包括小令152首、中調60首、長調48首,這已是瑩雪編著并自己設計封面、自己設計版式的第八部文集,也是她的第一部舊體詞集。
瑩雪的母親苗鳳芹說,正月十四一大早,朋友李樹清和作家魏德廣就親自開車,將免費為瑩雪印刷的新書送來并搬到了樓上,讓瑩雪一家人都感動萬分。
瑩雪自2007年以來共出版了8本文集,相繼出版了《心語》、《絮語》、《吟草》、《追風》、《詩語》、《新夢》、《往昔》、《詞夢》文集,共20多萬字。創作楹聯300多副、舊體詩1000多首、舊體詞600多首、自由詩700多首、散文200多篇。
“《詞夢》 其實在我創作其他文集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零散的寫作,算下來已經有18年了,”看到多年的夢想實現,瑩雪喜極而泣。
克服重重困難練“口書”
瑩雪自幼患錐體外系疾病導致四肢癱瘓,雖然有知覺和控制意識,但是卻不能自由支配四肢。
1995年末,瑩雪開始口叼筆寫字。“我最初想得很容易,可輪到實際操作就難了。記得第一次叼筆時,就別說寫了,連同頭上的汗帶嘴里的唾液都止不住往紙上流,沒寫多大一會兒,紙就濕透了,沒辦法只好重新換紙再寫。”
看著瑩雪趴在床上滿頭大汗的樣子,父母心疼地說:“你還是別寫了,本來你每天身上的關節就很疼,又何必受這個罪呢?”而倔強的瑩雪卻抬起頭笑了笑說:“爸爸、媽媽放心,我沒事兒!”就這樣大約練了十五六天后,她終于克服唾液往下流的毛病。漸漸地下筆寫出字有了模樣,就這樣她堅持了兩個月,終于可以寫字了。
2001年10月末,朝陽市殘聯贈給瑩雪一臺電腦,于是她開始學習操作電腦。正常人用十指操作電腦,而瑩雪只能用口叼一根筷子操作,起初非常難。
拿移動鼠標來說,就是一道很難過的關。當瑩雪用筷子去移動鼠標時,鼠標就像長了腿似的,“我剛低頭移動一下鼠標,再一抬頭,屏幕上鼠標的箭頭就不見了,于是我又開始找箭頭,還沒等找到箭頭,汗水早已噴涌出來,把眼睛都遮蓋了,于是,我使勁甩了幾下頭,把汗甩到別處后,繼續堅持操作。”
父母看到瑩雪大汗淋漓的樣子很是心痛,她又寬慰父母說自己沒事。就這樣苦練一個星期,終于把鼠標這道難關給攻下了。又過了不到二十天,口叼筷子操作電腦基本學成。就這樣,瑩雪學會了使用電腦。自從學會了電腦,寫作的速度明顯提高。從原來口叼筆每天寫百余字的詩,直到如今日輸千余字的文章。
母親指導 自學成才
瑩雪自幼患病,母親苗鳳芹對她也是竭盡全力。
瑩雪說,母親經常講起她兒時的事情,她記得母親說,在她兩歲的時候,母親請了3個月的假,帶她到沈陽看病,父親一人繼續上班。
每到醫院打針,瑩雪都會大哭一場,為了不讓她感覺打針太痛苦,母親想出一個分散她注意力的辦法。看到瑩雪眼淚汪汪的眼睛,還有正撇著的小嘴兒。母親把她抱在膝上,溫柔地對她說:“我們背詩好不好?”瑩雪哽咽著問:“背詩,扎針能不疼嗎?”母親說:“媽媽也不清楚,我們試試吧。”
因為母親知道瑩雪最渴望就是病好,能和其他孩子一樣蹦蹦跳跳地走,所以母親繼續說,“不是有一句俗話說‘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走’ 嗎?”“走”這是母親故意把“謅”說成了“走”。從此,母親就開始每天教瑩雪背詩。“或許冥冥之中的安排,在我背詩時,打針似乎真的不太疼了,從此以后我也不再哭鬧。”瑩雪回憶道。
從沈陽回來后,母親經常抽時間或者教她背詩、或者念童話故事。“通過母親的循循善誘,讓我走進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優雅晴空。這樣的啟蒙一直持續到我學會自己查字典。后來由于工作與家務繁忙,母親轉而讓我獨立管理自己每一天的學習。從那時起,我就養成了自主安排學習的習慣,直到現在。”
“那時的我,父母不忍心直言告訴我,殘疾已然注定。我卻隱約感覺到,有可能我的病今生不會治愈,我那個幻想很久的上學之夢,將永無夢圓之時。我今后唯一希望就是向張海迪那樣努力自學,或許才能實現使自己活得有自尊、有價值的夙愿。”瑩雪把張海迪作為自己的榜樣。
網絡交流不提身體狀況
早在1998年,瑩雪開始投稿,當年年底便有稿件被發表,瑩雪看到自己的努力被認可,更是每日早起晚睡專心創作。
2005年9月,瑩雪經一位新加坡華人文友的介紹,認識了一批加拿大華人朋友。
“當初,他們只是特別喜歡我的詩詞,誰也不知道我是殘疾人。我從不主動在網上透露自己是殘疾人。不是因肢體殘疾而感到自卑,我覺得肢體只是承載靈魂的載體,病殘是客觀存在,沒必要刻意回避與向人祈憐,擁有健康向上心態的靈魂才是完美的生命。況且文學是用心寫出來的,既然這樣,文學就與肢體無關,那又何必述說,乞求別人同情呢?我要自尊地活著。”瑩雪說道。
2006年夏,這些朋友偶然看到一位網友轉載報道瑩雪事跡的帖子,感到十分震驚,才知道她是一名殘疾人,“瑩雪是我們華人的驕傲!”朋友們感嘆道。
2007年3月,加拿大的朋友在網上聯系瑩雪,籌資為瑩雪出書,這令瑩雪感動不已,畢竟素未謀面,對方能這樣幫助自己,讓瑩雪淚流滿面。
就這樣,2007年12月30日瑩雪的第一部詩集《心語》出版了。看到自己的作品印成了書,瑩雪再一次落淚,心中對幫助她的朋友一次次地道謝。
她是父母的驕傲
如今瑩雪每日早8時開始寫作,每日創作10個小時左右,談起父母,瑩雪充滿愧疚:“父母已是古稀之人,他們照顧我很辛苦,我對她們卻什么都不能做,為人女感到很自責……”
71歲的瑩雪母親說:“女兒能取得今天的成績,是她的汗水與淚水換來的。她以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克服常人難以承受的困難,才有今天的成績。她是我們家人的驕傲!”
多年來,瑩雪獲得了多項榮譽,2007年,被遼寧省授予“殘疾人自強模范”,2009年被朝陽市評為“朝陽市十大優秀青年”,同年還被朝陽市授予第四屆“感動朝陽十大人物”……瑩雪現在是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朝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朝陽市楹聯家協會理事,朝陽市詩詞協會會員。
“回首我的青春歲月,雖然有太多的遺憾與艱辛。可我依然會在回味那段人生絢爛的年華時,充滿自信地說,我無悔往昔,在激情澎湃的青春時候,用最美時光勇敢的拼搏,擁有了今生為之努力進取的文學事業。
回顧一路走來,盡管一路走得很艱辛,我卻感覺很充實快樂。我擁有著父母與家人給予的至愛親情,擁有了海內外無數朋友的真摯友情。感謝父母自我出生后無微不至的呵護,感謝社會各界給予我關注、關愛!這些都是我不竭的源泉和動力,我將樂此不疲地精心書寫我的夢,用心靈之羽翼翱翔在文學的晴空里!”瑩雪感慨道。
??? 記者 崔晉濤
?
?
?
?
相關鏈接:
家庭作業漸變“家長”作業:考驗孩子還是考驗父母??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