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
產業扶貧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杠桿的扶貧開發過程,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其目的在于促進貧困個體(家庭)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根植發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
找準所需:積極發展特色產業
省政協委員王佳指出,產業扶貧是對落后區域發展的一種政策傾斜,而海南的產業扶貧雖有一定成效,但還不盡如人意。
“作為農業省份的海南,從建設國際旅游島與全域旅游試點省的角度而言,70%的旅游資源在農村,所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建設國際旅游島與全域旅游試點省舉足輕重的產業形態。”王佳表示,在全域旅游的創建中,找準農民所需,扶持有意愿、有能力的農民合作社,依托當地的優勢資源條件,積極發展特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以達到產業脫貧的效果。
王佳說,舉個典型的例子,白沙黎族青年農民符小芳,發動農民組建白沙五里路有機茶合作社,在海南省休閑農業協會、海南省休閑產業智庫專家的指導下,探索利用隕石坑獨特的地理條件,種植有機綠茶,目前已取得歐盟與美國認證,榮獲全國綠茶金獎,贏得許多國內外專家的高度評價,填補了海南空白,市場供不應求。
省政協委員劉傳剛建議,圍繞國際旅游島、全域旅游等方面建設,做大、做精、做美三角梅花產業,海口可在濱江帶狀公園打造“中國三角梅第一花街”,成為海口的賞花“門戶”,同時成為海口的旅游新名片,通過三角梅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盤活全局:做好“旅游+扶貧”這篇文章
民盟海南省委員會提出,創新發展鄉村旅游,精心培育一批文化突出、特色鮮明、設施配套的鄉村旅游產業項目和鄉村旅游目的地,做好“旅游+扶貧”這篇文章。
“堅持‘三不一就’原則,即‘瓊海模式’:不砍樹就是保護生態的紅線,不拆房就是社會民生和諧的紅線,不占田就是敬畏自然的紅線;從立法上助推與保障鄉村旅游發展;從成立鄉村旅游合作社入手,加強鄉村旅游民宿管理;從經營管理和服務水準上幫扶鄉村旅游;從挖掘打造特色上培育鄉村旅游。”民盟海南省委員會建議。
省政協委員唐澤建議,依托特色資源,發展全域旅游,大力推進相關產業的投資與建設,才能更好地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服務,才能讓全域旅游真正成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某種程度上,全域旅游“盤活”海南產業扶貧工作。
(海口網2月22日訊)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