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唐代駱賓王寥寥幾句詩,就把世人對帝王宮殿的尊崇與好奇表現出來了。
       
     您當前的位置 : 社會新聞>

    揭歷史之謎:究竟是誰設計了紫禁城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2-22 17:47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唐代駱賓王寥寥幾句詩,就把世人對帝王宮殿的尊崇與好奇表現出來了。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幾百年來一直無比威嚴和神秘,直到被辟為博物院后,其真實面貌才逐漸向世人公開。

      故宮雄踞于北京的中軸線上,將北京城分為東、西兩部分,城墻內的面積約72萬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明、清兩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這里,幾百年多少軍國大策都由此發出,改變著一代代中國人的命運。關于故宮的文獻與實物異常豐富,可惜的是,獨缺建筑設計者的資料。在那個時代,工匠的社會地位不高,雖說初建時有幾百萬人的建筑大軍,留下姓名的卻屈指可數,至于設計者是誰,就更成了歷史之謎。

      網絡配圖

      材料就準備了11年

      1402年,一直鎮守北方的燕王朱棣費盡心機,終于奪取了自己侄兒建文帝的天下,當上了大明王朝第三個皇帝。據說,當朱棣的軍隊攻破都城應天府(今江蘇省南京市)時,建文帝在火海中下落不明。朱棣從此留下了一塊心病,總是擔心建文帝會從某個地方冒出來。朱棣登基不久,一心想為建文帝報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圖謀刺,險些要了朱棣的命。這之后,他經常做噩夢,加上又不習慣南京濕熱的天氣,便強烈懷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據地北京來。

      4年后,以丘福為首的大臣,建議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宮殿,朱棣非常開心,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一場浩大的工程于是拉開了序幕。朱棣先派出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去開采名貴的木材和石料,然后運送到北京。光是準備工作,就持續了11年。珍貴的楠木多生長在崇山峻嶺里,百姓冒險進山采木,很多人為此丟了性命,后世留下了“入山一千,出山五百”來形容采木所付出的生命代價。開采修建宮殿的石料,同樣很艱辛。現在保和殿后那塊最大的丹陛石,開采于北京西南的房山。

      史書記載了運送它時的情景:數萬名勞工在道路兩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臘月氣溫足夠低時,就從井里汲水潑成冰道,用了28天的時間,才送到了宮里。此外,還要在蘇州燒制專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磚——金磚,山東臨清也要向北京運送貢磚。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經由大運河船運而來,因此才有了“先有大運河,再有北京城”這句俗語。

      網絡配圖

      皇帝叫他“蒯魯班”

      材料準備好了,永樂十五年(1417年),朱棣開始從南方調集大量能工巧匠,大興土木,興建宮城。故宮是嚴格按照封建宗法禮制設計規劃的,前面三個大殿為外朝,是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后面的宮殿群則為內廷,住著后宮嬪妃,是皇帝家庭生活之所。

      “左祖(太廟)右社(社稷壇)”和傳統的陰陽五行學說,也在故宮建筑中得到運用。依照中國古代的星象學說,紫微垣(即以北極星為中心的區域)是天帝居住之處,天人對應,所以皇帝的宮殿被稱為紫禁城。

      這片宏偉的建筑群,到底是由誰來負責設計的呢?據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故宮的設計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師,姓蒯(讀“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蘇州吳縣(今江蘇省吳縣)香山人。當時,進京的工匠中有一個香山幫,都是吳縣香山人或其門徒。他們往往擅長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繪匠。蒯祥是香山幫匠人的頭領。

    ?

    ?

    ?

    相關鏈接:

    紫禁城前跳艷舞!王思聰旗下韓國女團MV慘遭下架
    李象群故宮展出“紫禁城中城” 僅限學術預約參觀
    紫禁城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在智利開幕
    探訪駐扎在紫禁城里的國旗護衛隊

    ?

    相關鏈接:
    探訪駐扎在紫禁城里的國旗護衛隊
    紫禁城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在智利開幕
    李象群故宮展出“紫禁城中城” 僅限學術預約參觀
    紫禁城前跳艷舞!王思聰旗下韓國女團MV慘遭下架
    [來源:未來網] [作者:] [編輯:程小欣]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