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2月22日電 (王鵬)建立個人健康數據庫,評估個人健康風險,設計并執行個人慢性病管理計劃,分析管理效果……目前,來自美國的“以病人為中心的家庭醫療服務模式”(PCMH)正悄然在四川成都“落地生根”。
“十三五”期間,中國把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放在醫改首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則是居民獲得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務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分級診療“基層首診”的關鍵環節。
四川省衛計委近日印發《四川省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實施意見》,提出2017年在四川省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40%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0%以上。
“兩年前我去美國調研,猶他大學基層醫療機構多年來推行的PCMH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成都市跳傘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勇告訴記者,從美國回來后,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為成都市試點,結合本地實際著手推行PCMH。
據李勇介紹,PCMH更關注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連續性醫療服務,重視應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和成果來提升醫療質量及安全,“尤其是對慢性病的管理,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
“以糖尿病病人為例,從最初的健康信息采集,做健康評估,找出主要問題,到做出針對性方案,隨后執行并隨訪,一年下來再做管理效果評估,形成了閉環管理流程。”李勇告訴記者,這套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以信息系統為基礎的數據驅動。
黃步林是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簽約患者之一,他告訴記者,以前要去醫院掛號、排隊就診,“現在直接來找醫生就可以了,他指導你用藥并注意飲食和生活規律,更加精準有效。”
遇到解決不了的病情怎么辦?徐輝江醫生表示,家庭醫生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遇到嚴重病情時,家庭醫生會給患者發轉診單走綠色通道,“成都市的三甲醫院設有雙向轉診辦公室,專門接待社區轉診上去的患者,比直接去三甲醫院排隊要便捷得多。”
PCMH雖來自美國,但在成都“落地生根”后,也有所創新。記者了解到,跳傘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每位全科醫生,都建有一個微信群,“我們在群里隨時溝通,我也會時常給他們發一些飲食建議、健康科普等。”徐輝江表示,此舉不僅方便了患者與醫生溝通,同時也讓患者之間有所交流。
作為PCMH試點,跳傘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目前共有7個全科醫生團隊,每個團隊6至7人,每個團隊簽約居民600至1000人不等。試點一年多以來,已經簽約居民4000多人,續簽率達到了80%以上,形成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機制。根據成都市衛計委提供的數據,目前成都市家庭醫生已簽約居民423萬人,簽約覆蓋率達37%。(完)
?
?
相關鏈接:
【網絡媒體走轉改】一諾千金! 廣州醫生闌尾炎手術后3天忍痛連做2臺手術?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