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荊楚網)消息(記者安立)2月21日,從武漢市教育工作會議上獲悉,截至目前,武漢市共有115所中小學準備或正在配套建設,今年將完工20所,新增學位不少于1.8萬個,將緩解局部地區入學矛盾和“大班額”問題。
據悉,去年武漢市已完工20所學校中小學,有40所開工建設,“全面改薄”工程70所學校完工,25所學校開工建設。今年,武漢市除將完工20所中小學外,還將完工30所新改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新增幼兒入園學位約0.48萬個,進一步緩解“入園難”。
今年,武漢市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學校將全部參與學區制管理,遠城區為50%以上。去年,武漢市教育局、編辦、發改委、財政局、人社局聯合發文,推進這項“學區制”管理改革,將一定數量的義務教育學校組成共同體,實現資源共享,提升整體辦學水平。試點將“弱校”與“強校”綁成一個學區,互派校長、教師跨校兼課,整體考核教學質量等,破解“上好學難”這一突出問題。
學區制管理的形式有各區義務教育學校組成的學區,按名校引領、相對就近、優勢互補、區域合作要求,建立多元共享模式。要求學區內各校校長、教師要定期交流,跨校兼課;組建學區學科教研組和教學質量評價組,統籌制訂教學教研活動,開展學區集體備課;建立學區校長聯席會議制度,整合安排學區內教育資源。
記者在洪山區了解到,由華師附小、廣埠屯小學、魯巷實驗小學、武珞路小學牽頭,一些薄弱學校和新建小學加盟為“連鎖店”,逐步成為四大名校集團。“學區制”實施后,將縮小校際差距,帶動各校均衡發展。目前,被武漢小學生家長私下評為“七大名校學區集團”包括:育才小學系、武漢小學教育集團、武昌實驗小學系、紅領巾小學系、鐘家村小學系、崇仁路小學系、華師附小系。
此外,還有以高校、名校集團托管的學區制形式,由武漢市政府出資,邀請武大、華科大、華師大、湖北大學、江漢大學等高校教育學院,托管農村薄弱學校。受托方需在3年內將農村薄弱學校改造成優質學校。
?
?
相關鏈接:
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 中小學相關教材已完成修改·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