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托達特對話中學生。鐘欣 攝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托達特22日現身天津大學,與來自中國36所學校的400余名中學生展開對話,講述科學人生。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弗雷澤·斯托達特為他的這場與中學生的對話起了個詩意與寓意都頗為豐富的主題。事實上,這位已經75歲的“諾獎爺爺”當天刻意穿著頗具中國風的亮紅色華服,并比預定的時間早了半個小時來到會場。他走到學生們中間,合影、簽名、隨意地聊天,現場的氣氛頗為熱烈。
在一個小時的主題演講中,弗雷澤·斯托達特用數十張照片和中學生們分享了他的成長經歷,用大量形象生動的圖片以及動態演示圖展示了和他諾獎獲獎研究“分子機器”相關的科學內容。“索烴”、“輪烷”、“博羅梅奧環”……在講解的過程中,他也介紹了自己的團隊——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年輕人,其中他刻意提到了來自中國的年輕學者所做的貢獻。演講中,他也提到了團隊在攻克“難關”后的體驗:成功的秘訣是在承受失敗的能力。
談到自己所從事的研究,弗雷澤·斯托達特指出,盡管索烴和輪烷的形象在歷史上早已存在了上千年,甚至7000年以前的中國就有類似的圖案,但對于化學家來說這個研究卻是個非常新的領域,近幾十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科學家都對該領域的研究表現出極高的熱情。
弗雷澤·斯托達特說,化學是創造性的學科,好奇心和驅動力對于創造非常重要,此外還需要正確的環境。在他看來,創新不是一個短時間的產物,可能它更像一個畢生的結果,具有創新能力的個體通常會被迫創造他們終身從事的工作——事實上,他們沒有職業,而是去創造職業。
弗雷澤·斯托達特2014年受聘天津大學藥學院教授,他在接受采訪時坦言,來到中國的天津大學任教,是他做的最好最愉快的一個決定,他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培養上。
據悉,弗雷澤·斯托達特還將攜手另外四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2月23日下午一起作客北洋大講堂,為青年學子帶來“對話諾獎大師感悟科研人生”的報告。2月24日到2月26日,他們還將與世界各地百余位頂級科學家一起共同討論“分子科學與人類科技的未來”,研討會上將有包括10位各國院士在內的28位頂級科學家作主題報告。(完)
?
?
相關鏈接:
姚檀棟:“地理學諾獎”獲得者傾其一生為冰川?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