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坡洋蔬菜產業園為海口市民供應蔬菜。 海口日報記者 張俊其 攝
居民在海口金花菜市場買菜。 海口日報記者 張俊其 攝
記者光明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關系到千家萬戶,涵蓋了生產、流通、銷售等眾多環節。它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民,是最實在的民生工程。讓市民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既是省政府辦好民生實事的重要目標任務,更是向全省人民的莊嚴承諾。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菜籃子”市縣長負責制和“菜十條”措施,加強常年蔬菜基地和公益性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穩定和降低菜價,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輕松、拎得舒心!
今年春節期間海口市場18種蔬菜均價為3.38元/斤,與去年同比下44.59%,是近5年來海口春節菜價首次出現下降。今年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對我省尤其是海口的“菜籃子”建設紛紛點贊。同時建議海口認真總結今年春節穩菜價經驗,建好常年蔬菜生產基地,完善銷售網點和儲備制度,讓菜價穩定成為常態,確保老百姓吃上綠色安全、價格穩定的蔬菜。
做好蔬菜基地建設 提升菜農積極性
省政協委員周軍峰認為,海南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業基地分散,規模示范基地種植面積小。一方面季節性供應不足,另一方面供大于求現象也很普遍,“菜賤傷農”時有發生。他認為,海南要做好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就應該由農戶分散種植到集約化管理,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
民盟海南省委員會調查了解到,海口外來菜農約有1000戶,租種菜地3000多畝,平均每日供應蔬菜150噸左右。民盟海南省委員會建議,應充分認識到外來菜農在海口菜籃子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在基礎設施、土地流轉等方面,給予與其貢獻地位相匹配的財政扶持,引導和扶持外來菜農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海口市農業局局長李世高介紹,海口市高度重視常年蔬菜基地建設,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量5.2萬畝。市政府出臺一系列本地葉菜保供穩價政策,如扶持創建葉菜生產基地,鼓勵和扶持有實力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進行土地流轉,創建3700多畝葉菜生產基地;實施露地種植葉菜補貼和夏秋季葉菜價格指數保險,推廣適合夏秋季大棚種植的葉菜品種及抗風性能優的大棚。今年計劃改造2000畝常年蔬菜基地,提升我市基地生產水平。繼續推動市菜籃子集團在三門坡鎮大荒洋、紅旗鎮七水洋6000畝流轉土地種植葉菜。
在海口城郊的蒼東坡常年蔬菜種植基地,來自廣西南寧的菜農黎錦強說,這兩天聽說政協委員建議要加大對外地菜農扶持力度,大家都很受鼓舞。他說,海口市政府專門拿出942萬元,為蒼東坡172戶外地菜農每家購置了兩間活動板房用于住宿,并配套建設了廚房和衛生間。還出資330萬元興修水利、改造水電設施,并定期派植保技術人員上門指導生產,現在大家種植葉菜的積極性更高了。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