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
建設“人才海綿城市”
在海南,有一類特殊的群體,因為冬來夏返,人們形象地昵稱他們為“候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打造引才聚才、才盡其用的人才環境,摸清底數、建立平臺、供需對接,充分發揮‘候鳥’人才作用。”就“候鳥型”城市發展問題,2月22日,記者邀請省人大代表、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做客“兩會E訪談”,分享三亞的探索和經驗。
記者:海南有著全國獨有的人才資源,這就是“候鳥”專家。在三亞產業發展中,他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嚴朝君:三亞建設發展中有不少“候鳥”發揮作用的好案例。比如,全國旅游標準化委員會專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舒伯陽教授,利用在三亞休息的時間為旅游標準化創建發揮重要作用;黑龍江省農委的王晗教授積極參與三亞芒果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為提高芒果品質和品牌價值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三亞的城市定位是國際化熱帶濱海旅游精品城市,我們為此提出了構建“一支柱兩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一支柱”就是“大旅游”,提升以旅游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兩支撐”是指新興科技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三亞產業發展需要強大的人才支撐,三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塊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候鳥”專家深度參與三亞的建設發展。
記者:在三亞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將如何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為人才創造更好的就業、創業環境呢?
嚴朝君:第一個就是努力打造創業、創新的孵化平臺,通過三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三亞創業產業園區的孵化基地建設,為各類人才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第二是在現有政策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一些新的引才聚才政策。目前,我們已出臺創業、創新財政補貼政策,建設上萬套安居型的保障房,主要保障旅游、醫療、海洋等產業人才的住房需求;下一步我們將借鑒各地經驗,在新興科技產業發展重點主攻的互聯網信息和海洋技術產業方向,重點建設創意產業園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并出臺新的扶持政策吸引各方英才,把三亞打造成一座人才的“海綿城市”。
記者:三亞生態文明建設中如何發揮“候鳥”人才作用開拓創新的?
嚴朝君:我們希望做到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全覆蓋,摸清候鳥人才的底數,建立數據庫,完善“候鳥”人才服務網站,把供需對接的工作做得更扎實,為“候鳥”人才發揮作用提供平臺。老教授協會、異地養老老年人協會等社團,組織生態保護的志愿者行動、文明交通勸導志愿者行動成效明顯。政府要主動作為,充分利用候鳥群體自治組織,通過組織宣傳引導,增強“候鳥”群體對于三亞的歸屬感,提高他們在生態建設、城市管理方面的參與度。
記者:三亞基層黨建工作中,有很多針對人才的創新設計,能否請您分享一些三亞的經驗?
嚴朝君:“候鳥”群體的基層黨建工作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天涯區成立了“候鳥”人才黨員服務站和“候鳥”黨支部,把“候鳥”黨員組織起來,發揮他們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帶動“候鳥”群體參與三亞城市發展各方面工作。通過這樣的組織,有利于提高“候鳥”群體對于三亞的城市認同,更能促進“候鳥”人群與三亞本地群眾的深度融合發展。
(本報海口2月23日訊)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