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我們要進一步擴大社會領域對民間投資開放,以市場催生的新供給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李克強總理在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當天會議部署放寬社會領域投資管理,更好激活力、補短板、惠民生。這是他在半年多來第三次部署這項工作。
李克強總理在常務會議上說,現在群眾對社會領域的需求越來越強勁。但問題是,政府對社會領域投資一方面管得太多太嚴,另一方面一些該管的又沒管到位。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社會領域。擴大社會領域投資開放,不僅對帶動消費、改善民生有重要意義,更有利于補短板、穩增長、擴就業。還明確要求,“對社會需求大、群眾呼聲高的社會投資領域,要盡快有所突破!”
當天會議決定進一步放寬準入,制定引導社會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建設運營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設施的方案。對社會領域民辦服務機構要施行并聯審批,不得“互為前置”。
總理說“我在基層聽到有人反映,要辦一個醫養結合的機構,幾個部門的審批是‘雞生蛋、蛋生雞’,投資者跑了幾年,就是批不下來!我們必須要破解這個頑癥,說到就要做到!”
總理要求,各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大社會領域對社會投資的開放力度。加快發展社會領域,單靠市場準入方面的‘管’是管不住的!緊緊管著不放,最后只會讓產業變得死氣沉沉。當然,我們不是‘放開’了就‘不管’了,還要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各地方各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職能,切實讓社會領域投資放得開、管得住,壯大造福人民的‘幸福產業’。
經濟學家劉勝軍和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周天勇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劉勝軍:“會議上提出進一步擴大社會領域對民間投資開放,這很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因為現在困擾中國經濟的一個難題就是很多領域的產能過剩,投資回報率下降,從而導致很多企業的投資意愿不足。所以這幾年投資增速出現了快速的下滑,特別是工業領域投資的下滑是非常嚴重的。
但是從另一方面看來,社會又有大量的需求,也就是說該投資的地方沒有人投資或者投資嚴重不足,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短板。這些短板集中在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領域。為什么這些領域民營資本投資的進展不夠呢?主要原因其實不是不想投,因為大家對這個領域投資的意愿是非常強烈和迫切的。所謂的社會事業傳統上都是由政府或者國有機構提供的,過去對民營資本是不開放的。但是隨著改革的深入,很多領域都在逐步向民營資本開放,例如國家已經在鼓勵民辦教育、民辦醫療等,但是因為路徑依賴,有關部門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大家在觀念上還是對民營資本不夠信任,認為如果民營醫院或民辦學校出了問題怎么辦?政府寧愿多管一點,也不愿意在出現問題后承擔責任和風險,實際上這是一個思想觀念的問題。政府應該提高對服務的監管能力,而不是因為怕出問題就阻止它們投資。
第二,因為之前都是政府機構或者國有企業在管這些領域,所以審批程序是比較多的,而且有些審批可能是非常隱性的。這么多的限制最終會讓民營資本在進入這些領域之后也無法施展拳腳。也就是說,雖然民營資本能進入,但是進入之后很難充分發揮體制的優勢去進行創新或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政府要解放思想,不能再用過去的觀念看待民營資本。”
經濟之聲:近年來,我國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向深入推進,取得積極成效。但也有企業反映,一些投資項目依然存在前置審批環節多、手續繁、時間長、效率低的問題。本次會議針對此類問題提出了哪些要求?
周天勇:“這次會議主要是解決一個社會事業放開的問題。
我們在觀念上對服務業,特別是社會性的服務業不夠重視。以前各地只重視有沒有工廠和建設項目,但是對老百姓都需要的服務業重視的不夠,因為它好像無法創造GDP。
第二,過去社會事業都掌握在政府和事業單位手中,但是這些事業單位又無法滿足群眾的要求。
首先,我們要進行大清理。因為現在社會服務業涉及到民政、社保、衛生等一系列管理部門,而且這些部門是由多個部門管。另外還有一些社會事業部門要經過多個部門的設置審批。其次,一個部門要經歷多環節審批,所以社會事業面臨的障礙非常多。
第二,一些事業單位以及協會要轉型。另外服務業要實現市場化,所以我們也應對其進行負面清單管理。同時要加快社會事業和協會的改革,一定要將它們推向市場,推向社會。
第三,要加強對社會服務業的監管,完善會計制度、審計制度以及稅收制度等。”
?
相關鏈接:
首條民營資本控股高鐵開工 全長269公里?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