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4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繼備案登記政策出臺之后,網貸行業迎來了又一細則出臺。昨天,銀監會正式發布《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根據這一指引的要求,P2P機構在完成備案之后需要進行資金存管,存管人很明確地限定在了商業銀行,同時強化了存管人免責條款,不對借貸行為保證、擔保,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
對目前大多數的網貸平臺來說,銀行資金存管門檻較高,平臺本身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運營能力和相關資質,一些條件不達標的平臺推進銀行資金存管的過程相對緩慢。而隨著此次《指引》落地以及網貸《暫行辦法》整改期的結束,優質平臺得以留下,問題平臺將逐漸退出舞臺,網貸行業有望獲得重新修復,在加速行業出清的同時,促進行業回歸中介本質,有效保障投資者權益。
同時,這次《指引》明確了銀行在推進資金存管業務中的責任和義務,即存管銀行作為存管人,不應被視為對網絡借貸交易以及其他相關行為提供保證或其他形式的擔保。同時不對網絡借貸資金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證或承諾,不承擔資金運用風險,出借人須自行承擔網絡借貸投資責任和風險。
《指引》的這些條款實際上明確了銀行的一些免責范圍,明確了銀行在資金存管業務中的責任和義務,這從政策上或將減輕銀行方面的顧慮,有望增強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展網貸資金存管義務的積極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吳慶對此作出分析和解讀。
吳慶:“這次有關網絡借貸資金存管的《指引》出臺,我認為是對P2P網絡借貸行業的推進,讓它變得更好。但是這個行業還需從以下方面努力:一是結合現在行業的實際狀況;二是結合《指引》出臺后能夠帶來的變化;三是考慮后續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還需要做哪些事。
實際上,網絡借貸在一兩年之前就已出現了發展過大、過量、投資過多以及平臺數量太多的狀況。網絡借貸具有自然壟斷性,在中國這么大的市場中,未來很可能大的平臺不超過10家,能夠生存下來的不會達到三位數,但目前統計的網絡借貸平臺有兩三千家,并且這未必統計得很全面,同時,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所以說網貸行業從平臺數量來說就已發展太多,這在一兩年前已經出現。
另外,這個行業規則無章可尋。同時它主要是金融或準金融業務,于是又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這可以用‘劣幣驅逐良幣’、‘一粒老鼠屎就壞了一鍋湯’的故事來形象得形容。一些不良平臺在市場上的出現,可能讓投資人、老百姓無法分辨。所以索性不去和他們打交道。于是行業整體的發展也受到影響,這是在對網絡借貸監管實施前出現的情況。
這次發布的《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規則是加強監管的環節。這次出臺的《指引》會促使大批P2P平臺退出市場。這些平臺本來就會退出市場,但規則的出現會加速其退出。由此,剩下的網絡借貸平臺可能做得更大、更強,風險控制可能更好。
同時,資金存管是有技術含量的。如果做得好就能把風險控制得小;若做得不夠好就容易發生P2P平臺侵占、挪用,甚至卷款跑路的風險。這是在資金存管新規實施后也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存管規則,提高存管技術和能力。
再者,網貸跟銀行的邏輯不同。商業銀行這次已明確了由自己承擔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但商業銀行有資金池,網貸是明確規定不可以有資金池。在沒有資金池的情況下,一旦網貸的資產端發生損失,那么部分投資人就會直接遭受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對投資人而言就要加強風險提示。雖然投資的錢由P2P的平臺運作并被銀行托管,但要承擔作為出資人所面臨的風險,這和把錢存到銀行是不同的。反之,把錢存到銀行是進入資金池,銀行會通過資金池來分擔風險,那么資產方的損失就不會直接穿透到投資人。同時,這次公布的《指引》里專門公布了商業銀行的免責條款,其只承擔存管責任,對于資金正常使用造成的損失商業銀行不予承擔。”
?
相關鏈接:
銀監會發布網貸資金存管新規 平臺完成要求存憂
專家:網貸資金存管指引與征求意見稿有四點不同
北京加速網貸整改 多家P2P被單獨約談
P2P網貸平臺“理財團”疑跑路 上千投資人被套牢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