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正快步進入城市,就在運營平臺“攻城拔寨”的同時,這種自由度極高的租賃模式與城市管理碰撞出了“火藥味”,亂停車、未成年騎行等問題頻發。為此,針對較為突出的“亂停違停”,今年多地將陸續出臺共享單車停車規范管理辦法,以引導共享單車的發展“有序可循”。(2月24日《新京報》)
“忽如一夜春風來”,共享單車突然之間成為時下城市居民的新寵兒,大街小巷上到處是她們小巧玲瓏、靚麗多彩的身影,受歡迎的程度簡直是不要不要的。這種全新的租賃模式,打通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減少了多次倒車的麻煩和步行過多而來的勞累,便捷程度不言而喻。同時,它又是綠色健康的,與當下社會倡導的低碳環保理念深度契合,更是讓原本擁堵不堪的城市交通深深地緩上一口氣。
不過,隨之而來的“亂象”也層出不絕,這些單車不是今天被扔下河,明天就被“疊羅漢”。當然,眾多問題中,亂停違停尤為突出。分析個中原因,市民素質有待提升是一方面,同時也折射出單車運行的企業平臺管理不完善、不作為,及政府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有待提升的問題。
要求新事物、新業態在出現之時就完美無瑕、毫無問題未免苛刻,但它帶來的新問題我們不能不足夠正視和認真解決。我們要思考的是,共享單車雖已打通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而企業的后續服務是否已跟上,我們的城市管理是否已做好相應的配套,答案自然不能讓人滿意。
單車雖輕巧,騎起來也容易,但要騎出文明、騎出城市的風采和氣質,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解決亂停亂放等諸多問題,唯有秉持“共建才能共享”的理念,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多輪驅動,才能讓共享單車駛向所有人的預期。
無論是摩拜還是ofo,作為企業一方,不能僅把金錢利潤裝進自己的口袋,而把問題包袱拋給政府、把責任轉嫁推卸到市民頭上,理應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企業方應沖鋒在前,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完善技術、增加財力投入和運維人手,完善運營機制等,逐一解決出現的問題,筆者相信企業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
政府除了宣傳倡導文明有序出行的理念之外,更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優化企業經營環境上,解決企業有心而無力解決的問題,為共享單車提供最好的運營環境。同時也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這是治理共享單車的有力抓手。
希望各地陸續出臺的共享單車停車規范管理辦法,能在為企業發展提供寬松環境的同時也明確企業應負之責,有效傳導出政府監管的壓力。市民是單車的使用者、享有者,更應成為共享單車運行的參與者。單車試用之初,市民的多種建議促進了單車的不斷完善。今后更重要的是自覺做一個單車出行的文明“駛者”,文明駕駛,文明停放。
共享單車,不僅要共享車,更要共享文明,共享有序,共享和諧。在此意義上而言,共享單車要想擁有更好明天還需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多輪驅動。
文/李孟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