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哈拉哈塘作業區出來不遠,沿著一條荒涼的公路行駛大約10分鐘,記者見到了在HA16-1C油井值守的肖紅艷夫妻兩人。
哈拉哈塘油田位于新疆阿克蘇地區,是中石油最大的碳酸鹽巖油田。哈拉哈塘作業區正式成立于2015年2月,油區總面積近5000平方公里,這里分布著250多口油井。
圖為肖艷紅每天要背著包括硫化氫檢測儀、正壓式空氣呼吸器在內的約8公斤的設備。 耿丹丹 攝肖紅艷和丈夫王得軍看守的HA16-1C油井是一口高含硫自噴井,屬于試采井,需要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看守,每個小時都要到井上巡檢一次。
井場大約有3個籃球場大,用鐵柵欄圍著。進入井場前,肖紅艷一邊認真地媒體記者進行安全檢查,一邊叮囑“注意安全”。檢查完畢,肖紅艷帶媒體記者來到他們夫妻的住所——野營房。
圖為肖艷紅正在查看設備的數據是否正確。 耿丹丹 攝在30平方米大小的野營房里,廚房、臥室、衛生間、工作室一應俱全。肖紅艷告訴記者,這個時間丈夫正在休息。
“丈夫負責夜間值班,我負責白天巡查,我每天早上8點起來,做好早飯后和丈夫交接班。”肖紅艷說,她和丈夫一起看守油井,荒原上的HA16-1C,就成了他們的“家”。
當日吃過午飯不久,37歲的肖紅艷重新穿好勞保裝,背上8公斤的設備,準備到井場檢查儲油罐。
圖為肖艷紅空閑時會和她養的狗逗趣。 耿丹丹 攝“這8公斤的設備包括硫化氫檢測儀、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等,我要檢查儲油罐,井口的各個裝置溫度、壓力是否正常,閥門是否滲漏,大概每次需要10分鐘。”肖紅艷邊穿裝備邊向記者介紹。
雖然作業區溫度僅在零℃左右,一趟下來,脫下裝備后的肖紅艷臉上卻都是汗珠。“夏天最熱的時候有逾40℃,那才受不呢。”
巡檢結束后,肖紅艷按慣例匯報情況。由于當地通信信號弱,肖紅燕將手機放在窗臺的固定位置才能收到信號,但信號仍時斷時續,需要好一陣才能把數據報完。
肖紅艷告訴記者,夫妻倆每天就在這個范圍里重復著日常工作,基地后勤部門的生活車每隔一周來送一次蔬菜和日用品。
“有時候情緒來了也想過離開,但井上總得有人值守。”肖紅艷告訴記者,丈夫是甘肅武威人,他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已經16歲了。肖紅艷說:“孩子都是家里人在照顧,我們已經三個年頭沒回家過年了,剛來的時候不習慣,慢慢也就習慣了”。
肖紅艷回憶,在井上的3年多時間,偶爾會有擔心害怕的經歷。“有一次發現罐口硫化氫濃度很高,我趕緊按照規定操作,檢查大罐和過濾器,及時處理了情況。”為了解悶,夫妻倆在野營房外養著一只狗,這狗非常聰明,井場周圍只要有動靜它就會發出警報。
肖紅艷告訴記者,在油井上工作,每3個月可以休息一個半月。“我們有時會利用休息時間回家看看,再過幾年存點錢,希望能回去照顧孩子。”(完)
?
相關鏈接:
青海油田人:為了冬天里的那份溫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