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村的阿姨和孩子們。
李利娟的愛心村大門。
愛心村像一座孤島。
李利娟一個人的時候,總是眉頭緊皺。
原標題:“痞子”媽媽和她的104個孩子
“你一個人敢去四霞子的地盤?”
出租車司機知道目的地,多收了5塊錢。他說,去那里很冒險。
四霞子就是知名全國的河北武安市愛心媽媽李利娟,因為在家里是第四個女孩,當地人給她取了個江湖名號。21年來,她陸續收養了104名遺孤,創建了福利院。在武安之外,人們贊譽她大愛無邊,在武安,很大一部分人稱她為“痞子”。
痞子,指流里流氣的人、惡棍、流氓、無賴。
因為“痞子”的名聲在外,很多人視她的福利院為“禁區”,并流傳很多故事,這些故事在當地淹沒了她的好名聲。
“禁區”
大貨車呼嘯而過,帶起的風把路旁的塑料袋卷起,翻滾著飄向天空,掠過武安市西三環公路東側一座廢棄的礦井架,架子頂上綁著一面國旗,國旗下面是一個50畝的院子。
院里的房子都是鋁質板材搭建的,有五十多間。四周用一米多高的鐵絲網圍著,里面藏獒的叫聲可以輕易刺穿用鐵架子焊接的院門。
這就是出租車司機口中的“禁區”,武安市民建福利愛心村。
“禁區”更像一個孤島,離武安縣城8公里,距最近的村落上泉村也有3公里,周邊一片荒野,溝壑縱橫,樹木好像都營養不良,長得低矮,但荒草卻很高,風一吹,能掀起波浪。
這片荒野是被遺棄的礦區,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武安靠鐵礦發家,這里曾燈火通明,開礦煉鋼,近幾年一些小鐵礦被關停,門庭冷落,人們開始記起它原來的名字,寡婦墳——之前,人們把離世的單身女人葬在這里。
聽到愛心村三個字,一名村民撇嘴,“你去打聽打聽,這邊的人沒有說她好的。”
“愛心村里的孩子都是李利娟親戚家的,根本沒有孤兒。”有村民說,她利用這些孩子,搶占了一名村民的鐵礦,占了部分村民的土地。
一位村民說,“占了我們的地,我們去種,李利娟認識黑社會,就找人打我們。”
網絡上也有指控李利娟的帖子:她掛著愛心媽媽的招牌,威逼有關部門,拿到了開礦許可證,阻礙交通局修路,獲得巨額賠償……
村民們說,在武安沒人敢惹她,因為“她是有名的愛心媽媽,一動她就會被罵,官員也不敢承擔風險。”
就連武安市國土資源局一名官員對此都諱莫如深:“李利娟爭議太大,沒人敢給你講太多,你也小心些,她畢竟有那么多孤兒。”
不管人們如何評價李利娟和她的“地盤”,這個“禁區”存在了近20年,并且越來越大。去年一年,這里就增加了29個孩子。
李利娟告訴媒體,“現在這里有90個孩子。”
門打開
2月20日上午,“禁區”的鐵門打開了,涌進一幫記者和愛心人士。
李利娟就站在門口,穿一件黑色棉質上衣,系一條紅色圍巾,風把她的頭發吹得有些亂。
幾天前,因為人民日報的一條微博,這位河北的愛心媽媽又一次上了熱搜。
記者和愛心人士隨她進入會客廳,也是簡易板材搭建的,因為窗戶很多,顯得明亮。六個雙人沙發從頭擺到尾,還是不夠坐,有人站著,聽李利娟講述她的往事。
1996年,吸毒的丈夫把家里的300多萬元敗了個精光,李利娟與他離婚。離婚后,為了籌毒資,前夫竟把兒子賣了,她追趕到車站,看見兒子正跟一名陌生男人在一起。男人說孩子是他花7000塊錢買的。李利娟花了8000,把兒子贖了回來。
每次面對媒體,李利娟都會講這段經歷。
后面排隊的記者聽厭了,轉身出門,小聲嘀咕,“她是個講故事的能手”。
還有李利娟的丈夫許琪,黑著臉站在門口,一只手插進褲兜,另一只手腕上戴著一塊金燦燦的手表,手指上套著一只粗大的戒指。“一看就像混社會的。”有記者說。
關于許琪的傳言也很多,有人稱他許老大,他被認為是李利娟的“打手”。
一位愛心人士看到了停在院子里的一輛路虎、一輛奔馳,“奔馳是S開頭的,得值一百多萬。”
李利娟還在滔滔不絕地講,有人忍不住插嘴:“網上說你是騙子,你怎么看?”
她愣了一下,“我的門始終對媒體打開,你們隨時可以過來看。”
她讓老三李艷打開每一扇門,讓記者參觀。
李艷是李利娟收養的第三個孩子,今年26歲,現在已經出嫁,“這幾天來的人多,看媽媽忙不過來,就過來幫忙。”
每個房間的擺設幾乎相同,只有床。床上的被單有些發舊,但洗得干凈,擺得整齊。
這里分為嬰兒區和兒童區。兒童區的孩子都上學去了,房間都空著;嬰兒區,孩子都在。有35位阿姨,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她們是李利娟從附近村子雇來的護工。
在愛心村,有兩樣東西不缺,雞蛋和牛奶,“城里孩子都有,我的孩子也要有。”李利娟說,村里養了豬、羊、雞,豬和羊都可以賣,雞不能賣,“雞下的蛋留給孩子,每天早上保證每人一個。”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