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7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談及“網傳紫菜是用塑料制成”等謠言時指出,對涉及食品安全的謠言要揭露,對制假售假要嚴懲。畢井泉還強調,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一定要客觀、公正、平實,不要怎么吸引眼球就怎么起標題,不要嘩眾取寵。
畢局長提到的“塑料紫菜”謠言,是有人在網上傳播視頻,稱幾個福建晉江企業產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勸誡網友別吃“塑料紫菜”。這些謠言在網上掀起輿論風暴,但多家涉事紫菜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從未生產過“塑膠紫菜”,而且最近都接到過匿名電話,對方稱除非給錢,否則就繼續傳播“塑料紫菜”的視頻。
以“紫菜塑料”為關鍵詞在網上檢索可知,“塑料紫菜”謠言并非首次出現。早在2012年,網上就有類似的傳聞,一些媒體還曾邀請專家澄清。然而,這則謠言至今仍在微信公號、微博等渠道大肆傳播,對國內紫菜企業造成了巨大損失。
“塑料紫菜”謠言再起,與當前輿論場中的“標題黨”亂象有關。如今,一些微信公號、微博的運營者,為了追逐點擊量或開展一些不正當的牟利活動,在擬制文章標題時,經常采用正題歪做、故弄玄虛、聳人聽聞、夸張煽情等手法。
這種耍小聰明的“標題黨”,既誤導了公眾,又損害了媒體公信力,更影響了風清氣正的輿論生態。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標題是新聞的眼睛,這是傳播學的底線和常識。“塑料紫菜”謠言,是“標題黨”下的一枚臭蛋,它污染了輿論環境,更觸犯了法律底線。此前,有關主管部門曾發出嚴厲警示,“標題黨”“圖片黨”如繼續不顧公共秩序、道德良知肆意發揮,一旦突破法律底線,恐怕悔之晚矣!
對于充斥于網絡空間的“標題黨”,既需要媒體從業者回歸理性和責任,加強自律,提升自身職業素養,更需要有關部門監管發力,健全與完善立體式的監管與問責機制,對惡意篡改、嚴重失實并造成重大負面影響的“標題黨”,必須查究問責,依法懲治,持之以恒、絕不手軟地對“標題黨”零容忍。
只有把造謠傳謠的“標題黨”,裝入法律制度和道德規則的籠子,肅清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土壤,網絡天空才能去除霧霾,恢復清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