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0yokw"></li>
    <fieldset id="0yokw"><source id="0yokw"></source></fieldset>
    <tfoot id="0yokw"></tfoot>
  • 全省兩會已落下帷幕,但教育話題熱度不減。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無小事,代表委員為教育的進步而鼓,為教育的發展而呼。《教育周刊》本期特就兩會中關于教育的熱點提案、建議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您當前的位置 : 海南新聞>

    你家孩子會自救急救嗎?海南專家呼吁將急救納入課程

    海口網 http://m.yinhu3.com 時間:2017-02-28 09:46

      編者按

      全省兩會已落下帷幕,但教育話題熱度不減。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無小事,代表委員為教育的進步而鼓,為教育的發展而呼。《教育周刊》本期特就兩會中關于教育的熱點提案、建議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關鍵詞

      自救急救

      公共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普及,直接關系到群眾的生命安全。掌握一定的應急急救常識,在應對突發的自然災害和事故、急傷病患者時,采取一定的自我保護措施和對他人的緊急救護措施十分重要。

      有數據顯示,通過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80%的意外傷害將可以避免。

      在今年的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黃志強提交一份《關于將急救自救知識納入全省大中專、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的建議》的提案,呼吁救人自救應從娃娃抓起,引起各方關注。

      現狀急救知識普及率普遍偏低

      曾發生過這樣一起慘劇:學生溺水,8個學生一個拉一個,結果相繼溺亡。雖然舍己救人精神可嘉,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保己再救人。由此可見,加強應急急救常識普及教育,推廣自救互救技能,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是重要和必要的。

      “然而,現實卻是,我國急救知識普及率偏低。”黃志強說。調查顯示,國內北上廣等城市急救知識普及率不及2%,國外發達國家平均為20%左右。

      遇到有人昏倒該怎么辦、遇到有人溺水該怎么辦、如何進行人工呼吸、如何進行胸部按壓、還有出血后如何進行止血和包扎…….2月26日上午,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走上海口街頭,隨機問詢了20多位市民,竟無一人參加過專業救護培訓。大多數回答稱:“遇到緊急事情,一般就打120或110。”

      還有一部分市民表示,一直想學救護,但不知在哪學。“在網上經常看到急救知識信息,比如心肺復舒、人工呼吸之類的,但是那些語言太專業,一些關于按壓手法和部位的說法聽不懂,所以不敢隨便應用。”他們表示,還是要有人手把手教學,不然沒法知道急救手法是否正確。

      建議救人自救應納入教學課程

      在調研中,黃志強發現,當前,大中專、中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不足,處理意外傷害事件的能力有限,使得他們在遇到突發事件和意外傷害時經常會手足無措,從而錯失很多自救或施救于人的良機,而使事故向惡性方向發展下去。

      針對這一現狀,黃志強表示,許多國家,急救教育都是從小抓起,如自然災害頻發的日本,就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防災自救意識與技巧。“從幼兒園起,孩子就開始接受嚴格的安全教育與應急培訓,一直到中學都有相關課程。”

      黃志強建議,加強對大中專、中小學生緊急救助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將急救自救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課時計劃。“建議把系統全面的急救自救知識,包括水災、火災、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逃生或自救方法,交通事故、煤氣泄漏、溺水、農藥中毒、外傷出血、內外科急癥的急救知識,以及食物中毒、體育運動損傷、網絡交友安全、毒品危害等方面的自我保護措施等納入學校教育的課時計劃。”

      “這些知識可以通過編寫專門的教冊,集中講授的形式,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滲透于其他課程,如生物、地理、物理、化學等,但要有專門的體現。”黃志強說,在課程設置上,可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制訂相應的培訓課程,低年級學生應側重自救,如突發事件的逃生避險和自我保護技能,高年級則以學習救人為主,如意外傷害救護、急癥救護、心肺復蘇等,使孩子接受計劃、系統、連續的培訓。

      延伸從知識培訓轉為能力培養

      近年來,社會上認識到急救和自我保護教育重要性的人越來越多,已有一些學校把這方面內容列入教學計劃,但總的來說,仍缺乏系統性、經常性。

      黃志強認為,當前,中小學校里基本上還是傳統的宣傳展板形式,宣傳沒有成為常態化,而且學生獲得急救知識的渠道有限,主要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媒體,學校缺乏專業的指導老師、培訓機構和培訓器械。

      很顯然,這種急救教育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陷:由于這種教育缺乏連貫性、相應的實踐和鞏固過程,學生過段時間可能會忘掉。

      “這說明學生們根本沒有真正掌握住這些知識和技能。”省人民醫院醫生謝甜說,對學生們來說,許多急救知識,只是頭腦中有個模糊的概念,到底怎么急救其實還是一頭霧水,更別說真正具備基本的急救能力了。“急癥科醫生對急救就會十分專業,離不開經常實踐。”

      采訪中,不少專家表示,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教育方向應從過去的知識培訓轉為能力培養。例如,在美國,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急救技能,美國從幼兒園到中學都設置了急救課程,對每個年齡段要掌握哪些急救知識和技能都有著明確而具體的要求,比如學前階段主要是培養孩子們的安全意識,要他們知道哪些是危險的事情;中學階段則要具備心肺復蘇、創傷救治等技能,并要通過嚴格的考核,獲得相應的證書。

      黃志強建議,在加強知識普及同時,還要開展常態化應急演練活動。“5·12”汶川大地震時,四川省綿陽市安縣桑棗鎮桑棗中學90多位教師、2200名學生全部沖到操場,用時1分36秒,全校師生無一傷亡。“這次奇跡般的成功逃生,無疑得益于學校平時多次認真細致地舉辦應急演練活動。學校可以通過設立急救自救體驗教育基地等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常用急救的各項操作技能,使他們在活動中鍛煉實際處置能力。”

      【急救小貼士】

      觸電現場救護步驟

      1.迅速切斷電源,關閉電閘。

      2.判斷呼吸、循環體征:意識消失,摸:頸動脈、看:胸部起伏、感覺:呼吸-->呼救旁人幫忙-->致電120。

      3.若觸電者神志清醒,未失去知覺,應在原地安靜休息。

      4.若觸電者無知覺,則立即保持傷病員呼吸道通暢,頭偏向一側,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5.呼吸心跳驟停者,立即進行心臟除顫、心肺復蘇,直至專業醫務人員到達現場。

      5.燒傷傷病員局部應就地取材進行創面的簡易包扎,再送醫院搶救。

      止血帶止血法

      四肢有大血管損傷,或傷口大、出血量多時,采用加壓止血、指壓止血等方法仍不能止血,方可選用止血帶止血的方法。止血帶一般可以用橡皮帶、橡皮筋等有彈性繩子代替。

      1.上止血帶的部位要正確,上肢在上臂的上1/3處,下肢在大腿的中上部。

      2.上止血帶部位要有襯墊,松緊適度。

      3.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每隔40-50分鐘要放松3-5分鐘。

      4.放松止血帶期間,要用指壓法、直接壓迫法止血,以減少出血。

      骨折的現場處理

      一、骨折判斷

      1.劇烈疼痛,受傷處有明顯壓痛點,動則加劇,靜則減輕。

      2.骨折處明顯比健側腫脹。

      3.出現短縮、成角、旋轉等畸形體位。

      4.原有運動功能喪失或障礙。

      5.患處感覺、活動、血管搏動等異常。

      二、骨折固定原則

      1.首先檢查意識、呼吸、脈搏及處理嚴重出血。

      2.用繃帶、三角巾、夾板固定受傷部位。

      3.夾板的長度應能將骨折處的上下關節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斷端暴露,不要拉動,不要送回傷口內,開放性骨折現場不要沖洗,不要涂藥。

      5.暴露肢體末端以便觀察血運。

      6.固定傷肢后,如可能應將傷肢抬高。

      7.如現場對生命安全有威脅要移至安全區再固定。

      8.預防休克。

    ?

    ?

    相關鏈接:

    急救教育,傳播要多管齊下
    “抬不動老人”折射急救服務短板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爭分奪秒?生命正在接力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絲路博愛基金”成立 啟動中巴急救走廊
    海南省政協委員建議:急救培訓要“從娃娃抓起”
    街頭老人摔倒大家很慌 醫生教你應該怎樣急救
    大病燃眉急 救助何太遲?

    ?

    相關鏈接:
    大病燃眉急 救助何太遲?
    街頭老人摔倒大家很慌 醫生教你應該怎樣急救
    海南省政協委員建議:急救培訓要“從娃娃抓起”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絲路博愛基金”成立 啟動中巴急救走廊
    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爭分奪秒?生命正在接力
    “抬不動老人”折射急救服務短板
    急救教育,傳播要多管齊下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金昌波 陳卓斌] [編輯:楊雨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日報海口網入駐“新京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多彩節目,點亮繽紛假期!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新年音樂會將于2024年1月1日舉辦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招才引智專場誠意攬才受熱捧
    圖解海口一周熱聞:海口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災后重建看變化·復工復產
    圓滿中秋
    勇立潮頭踏浪行
    “發現海口之美”攝影大賽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蘭機場T2值機柜臺17日起調整
    尋舊日時光 海口部分年輕人熱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襯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樂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騰煙火氣 夜間消費活力足
    海口:長假不停歇 工地建設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過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賽(精英賽)活力開賽
    海口天空之山驛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尋玉兔 共慶海口最中秋
     
    |
    |
     
         m.yinhu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21001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898—66822333  舉報郵箱:jb66822333@163.com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

    瓊公網安備 46010602000160號

      瓊ICP備2023008284號-1
    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