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早晨,一群黑骨雞在橡膠林里歡快奔跑,它們是從遼寧省引進的品種,來到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吊羅山鄉響土村,為這里的村民帶來致富新路子。
響土村,2016年底摘掉貧困村的帽子,靠的是與鄰村攜手組建合作社養蜂,全村28戶貧困戶養蜂有25戶喜摘“貧帽”。“生活有了起色,但不能安于現狀,這25戶脫貧戶要通過新產業穩步發展,3戶貧困戶也要迎頭趕上。”響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蘇才智說,為了實現建檔立卡鞏固提升戶真提升,響土村請來公司入駐,建立“公司+農戶”的合作社經營模式,推動全村致富奔小康。
吊羅山鄉的很多村莊都被大片橡膠林、檳榔林環繞。“現在檳榔收購價偏低,但也要勤快點,按時去除草、賣果。”蘇才智說,一些村民繼續發展的積極性不高,幫扶干部們就要耐心勸導,為了不讓村民固步自封,還要為大伙探索新出路。
據了解,響土村只有兩個村小組,人口稀少,再加之距離鄉鎮有17公里的路程,交通不便,信息不暢,難以發展。“看到附近的長田村養蜂產業發展規模大,我們就去和長田村幫扶干部商量,能否吸納響土村村民入社抱團發展。”蘇才智說,去年,政府補貼全村28戶貧困戶每人2000元錢的產業發展資金,貧困戶每人購買了5箱蜂,加入了長田村養蜂合作社,年底每戶喜得5000元分紅。
比脫貧更重要的是鞏固脫貧。經多方協調,響土村又迎來了一件喜事。2月,海南綠森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租用響土村900畝林地,帶領村民發展林下養殖業。“在橡膠林下養殖黑骨雞,養出來的雞綠色原生態,還不浪費土地,一舉兩得。”蘇才智說,越來越多的城里人偏愛“山里貨”,響土村林下養殖合作社不僅引進了遼寧黑骨雞,還引進了云南烏金豬,就是要打“生態牌”。
目前,全村25戶脫貧戶和3戶貧困戶全部入社發展,鄉鎮扶持建設豬舍、雞舍,企業購買種苗,按照“公司60%+農戶30%+合作社10%”的盈利模式經營。不僅如此,依靠天然的草坡資源,合作公司還將扶持響土村發展鄉村旅游業,建設滑草場項目,村民可在公司里實現就業,每月可領1800元的基礎工資。
“脫貧以后,我見人就說以后別叫我貧困戶啦,如今,我和幾個村民在林下養殖合作社里負責烏金豬的喂養工作。”響土村脫貧戶黃家榮說,今年,除了繼續養蜂,他更希望在新成立的合作社里穩步發展,爭取永不返貧。
黃家榮的想法也是響土村所有脫貧戶的共同心聲,有了政府扶持、公司入駐,幫扶干部與村民齊心協力謀發展,昔日的閉塞山村已經拿到了“金鑰匙”,期待打開致富之門。
(本報營根2月27日電)
相關鏈接:
抓緊“四大法寶”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脫貧攻堅看廣西】網媒記者深入脫貧攻堅第一線
推進脫貧攻堅增加民生供給 海口美蘭區持續改善民生
中央網信辦聯合國務院扶貧辦在六省區開展脫貧攻堅網絡主題活動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