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穎民是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的一名副主任醫生,長期拿著手術刀與惡性腫瘤打交道。但同時,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杭州自行車騎友圈中的一枚“老鳥”。
“我從20年前剛工作時就喜歡上自行車運動,一直騎到現在。剛開始杭州喜歡騎車的人還比較少,不過現在騎車的人越來越多,我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毛穎民笑著告訴記者。
幾乎每個騎友都會有一個網名或是綽號,而在杭州騎友的圈子中,毛穎民的綽號就是“醫生”。“只要說起‘醫生’,大家都知道是我。”他說。
不過作為一名真正的醫生,他平時工作繁忙之極,除了臨床,還兼著行政的工作,忙起來沒日沒夜,“有時候半夜三更接到電話趕到醫院動手術,一直到第二天天亮才能回家。”
“(想騎車)只能夠忙里抽閑,沒辦法,肯定要以工作為主,實在忙的時候,我就搬出自行車摸幾下,調節一下心情。”
這么多年來,他已經騎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周邊的婺源、黃山、南京、廈門、福州也全都騎過,甚至去臺灣工作學習兩周時間,他也打包了一輛自行車一起去臺灣,騎了不少地方。
他說他一直夢想著騎行去西藏,但就是去不了,“太遠的地方實在是沒這么多時間去,沒辦法,不可能把病人丟在醫院里不管。”
受《中國詩詞大會》啟發
他用唐宋詩詞給女兒設計了一條騎行線路
2008年,隨著女兒毛天雨的出生,毛穎民出去騎車的時間就更少了。“生命中頓時多了很多色彩,不管是騎車還是其他什么的,都沒有女兒重要。”他笑著說道。
不過隨著女兒漸漸長大,帶著女兒一起去騎車的念頭就不可遏制。但女兒似乎對騎自行車沒有太多的興趣,“平時她的功課很緊張,沒有太多的空余時間。”
唯有周六才是女兒最空的一天,毛穎民喜歡在這一天帶著女兒到處走走,和女兒說說杭州的一些傳說或典故,“我爸爸對古代文學很感興趣,我小時候,每到一個地方,他總會和我說說那里的典故,我也將這個傳統保持了下來。”
前幾天在電視中看《中國詩詞大會》,看到節目中的每一個人都完美詮釋了“腹有詩書氣自華”,展現了中國的詩詞之美,毛穎民靈機一動,“不如就給女兒設計一條用唐詩宋詞串聯起來的騎行線路吧。”
他覺得千百年來的文人墨客在杭州留下了這么多有名的詩句篇章,如果將這些詩詞中提到的景點串聯起來,連成騎行的線路,一定很有意思。
“能在實地騎行這些古詩詞中提到的地方,對于女兒學習掌握古詩詞,相信也會很有幫助,她一定會印象深刻。”
說干就干,他上網查尋了許多與杭州和西湖有關的唐宋詩詞,然后精選出其中提到的景點,串聯成了一條騎行線路。
他設計的第一條線路,從望湖樓出發,沿著斷橋、孤山、樓外樓、蘇小小墓、岳墳、穿過蘇堤,到達凈慈寺,最后到達吳山,單程全長8公里左右。
“這是杭州最經典的騎行線路,這一路上都是人文古跡,都是唐詩宋詞。線路也不長,非常適合小姑娘騎行。”毛穎民說。
?
相關鏈接:
廣州騎友打造全身趴下騎的自行車 年行2萬里(圖)?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