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土十條’等政策影響,土壤修復的產業規模正在逐年增加。2015年產業規模只有30億元,2016年增長至90億元,我們預計2017年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40億元。”近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主辦的“2017環保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環境商會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高能環境修復公司總經理魏麗如此表示。
2016年5月31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備受關注的環保“土十條”正式出臺。2016年底,環保部先后印發《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工作實施方案》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工作部內分工方案》,積極組織推動“土十條”各項工作落地生根。
為了摸清土壤污染的家底,環保部、財政部、國土部2016年12月底聯合印發《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總體方案》,部署啟動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確保在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并在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污染地塊的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
與此同時,各地針對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也一直在進行當中。截至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等23省(區、市)已印發省級工作方案。此外,在2015年首批啟動的14個試點項目的基礎上,結合年度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安排,天津、河北、遼寧等17個省(區、市)2016年又啟動了142個試點項目。
不僅如此,由國家支持建設的6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已基本完成建設方案編制,其中浙江臺州、廣西河池和廣東韶關的先行區建設方案已在環保部備案。在地方立法上,福建省2015年發布了《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湖北省也于2016年發布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吉林、湖南、廣東等省土壤污染防治相關地方法規正在制定之中。除了這些,目前已有北京、河北、山西、吉林、黑龍江等13個省(區、市)的環境保護部門成立了土壤環境管理處,專門從事土壤環境管理工作。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周友亞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土壤修復總體形勢不容樂觀,部分地區污染嚴重。“土壤污染主要以無機物為主,南方土壤污染比北方重,東北老工業基地污染同樣也比較重”。
如果按照類型來看,目前土壤污染主要包括耕地污染(重金屬、污灌、農藥和肥料、農膜)、礦山污染(重金屬為主)、場地污染(工業企業搬遷)和其他污染(加油站、油田、在建企業、工業園區)等。
根據市場機構測算,按照“土十條”要求,要實現土地整治的各項目標任務,至少需要 1.7萬億的資金規模,資金缺口和技術創新是土壤修復產業面臨的兩大“痛點”。
“土壤修復是一個高度依賴政策和自主創新的行業。”一位從事PPP咨詢工作的律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由于土壤修復在整個環保行業當中起步最晚,該產業最需要政府層面進行頂層設計和政策研究。“和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控不同,PPP模式在土壤修復方面的利用還處在初期階段,由于行業創新和產業資源整合能力不足,導致PPP模式在土壤修復領域尚未廣泛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下旬,國土部、發改委印發實施《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從城鄉建設用地整理、土地生態整治、土地整治制度和能力建設等5方面提出了規劃期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標。同時,規劃提出按分區分類開展土地整治工作,并對資金和實施保障提出了要求。
此外,該規劃還提出,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土地整治,按照“政府主動引導、社會積極參與、政策加以保障”的原則,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土地整治;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大力推進廢棄、退化、污染、損毀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復,促進土地資源永續利用。
?
?
?
相關鏈接:
發展光伏產業 破解大氣污染之困?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