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親媽”管,又過不了信用的坎兒,再蓬勃的產業也會后勁不足。新興行業往往撬動一個經濟增長點,“N+1”點扶持,或許換來的就是一片新藍海。
記者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多地調查發現,在線房屋短租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名不副實、無證經營的房源屢見不鮮,一些房源由于監控設施不全、管理混亂等問題導致客戶住宿體驗差,甚至引發安全問題。(見3月1日《新京報》)
隨著旅游業的勃興,住宿業也搭乘“互聯網+”的順風車,搞起了住宿共享經濟。這個存在了4年之久的行業日益被認可,民宿成為出游住宿的第“N+1”個選擇。《2017年中國在線短租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在線短租市場交易規模為87.8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125.2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國內短租行業已不斷整合,行業格局基本確定。然而,“看上去很美”的房源卻往往存在與描述不符、管理混亂、安全隱患多、糾紛多維權難等問題。
這首先與多數平臺準入門檻低、平臺管理松散有關。比如,房東只需提供身份證或營業執照,加上房產證或租賃合同,以及一些清晰的房間圖片便可,幾乎沒有太多實地驗房等環節。其次,在線短租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擴張快,業內對可能出現和已出現的問題,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此外,平臺的信用體系不夠完善,平臺自我鞭策力不足。比如尚未形成完善的租客評價機制等。另外,一些職業房東和平臺各取所需,不登記備案、不辦理特種行業許可證等,互相“打馬虎眼”。
而上述問題又往往與新行業“沒有親媽”監管有關。若按旅館管理,則按規定需辦理相應的特種行業許可證等手續,然而作為在線短租房源主力的民宿,一般不易取得此類手續;若劃歸旅游委管理,散兵游勇式的房東們不去注冊備案,監管便無從下手。
國內已有地方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為這一新業態設定標準,讓管理更有針對性??纯磭庖恍┹^成熟的民宿案例,都非常重視信用體系建設,通過財產、人身安全保障方案及身份識別等,建立房東、租客完善的個人信用檔案登記制度、規范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等。這不僅有力倒逼行業良性發展,也給租客吃下定心丸。
因而,在線短租行業也好、共享經濟的其他形式也罷,扶持新興產業需要兩條腿走路:一者,在行業進行融資、運營、競爭的同時,要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和信用體系,通過用戶評價、信用評級、實名制等手段,強化平臺自律能力;二者,應盡快出臺對相應市場的管理規定,明確管理者及各方的權責邊界。
沒有“親媽”管,又過不了信用的坎兒,再蓬勃的產業也會后勁不足。新興行業往往撬動一個經濟增長點,“N+1”點扶持,或許換來的就是一片新藍海。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