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計委印發了《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工作方案》,明確說明對于確有困難、出院時無法一次性結清自付費用的,可通過與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延期、分期還款協議等方式,同時還提出有關定點醫療機構于今年4月底前全面啟動“先診療后付費”服務模式工作。并明確新農合參保貧困住院患者,在所在縣域內的定點醫療機構,辦理相關入院手續,并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后,無需交納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療。(3月3日中國新聞網)
早在2013年,衛生部就開始在一些地區開始試點“先看病后付費”保險制度,使患者原來看病先自己墊付醫療費、之后再走醫保報銷程序變為醫院先墊付醫療費、病人看完病只需交納自己的那部分費用,其余的費用由醫保部門直接支付給醫院。如此一來,原來患者住院需要交一大筆押金,現在只需簽訂“先診療后付費”協議書就可以直接住院了。這次國家衛計委又專門印發方案,在全國全面鋪開這一政策,應該說這是對傳統醫療模式的創新和突破,它不僅可以解決群眾“看病難”的問題,為患者節省大量時間,避免延誤最佳搶救時間,且可以體現醫療機構對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可以避免“見死不救”“沒錢不治”等極端情況出現,有利于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先診療后付費”的醫療服務模式雖然看上去很美,但執行起來恐怕還存在一些隱憂。如:在誠信體系不完善的今天,如果遇到不誠信的患者“逃費”怎么辦?由此造成的損失若由醫院承擔會不會影響到醫院的資金周轉?所以,若想讓“先看病后付費”不僅僅看上去很美,而是真正讓老百姓長期受惠,實現患者、醫院以及社保機構的多贏,則需要嚴格的制度設計,需要相關的配套措施予以保障。
首先,要深入開展誠信教育,針對不同的人群,分別采取集中培訓、課堂教學、討論講座、典型示范等形式,在全社會大力宣傳誠信道德規范和普及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增強全體公民的誠信意識和守法意識,加重“誠信”在廣大公民心中的分量,使“講誠信”的理念在全社會深深扎下根,從而使誠實守信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
其次,要結合醫療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的兜底機制。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醫院見死不救、沒錢不看病、有多少錢用多少藥之類的事件時有發生,為此延誤了最佳搶救時間,沒有使用最佳治療方案……而實行“先診療后付費”,就需要政府結合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化,推進社保的全覆蓋,并且提高報銷比例。同時,對確因困難而無力支付需由個人承擔的費用的,政府應該建立相應的兜底機制,既不能讓老百姓看不起病,也不能讓醫院來承擔相應的損失。
再次,要建立個人信用評估機制,對享受過“先看病后付費”就診模式的患者,可根據其“后付費”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信用評級,并與貸款、就業、新農合等政策掛起鉤來。對那些不守信用或者有惡意拖欠醫療費用的患者,可記入醫院的“黑名單”,以后不再享受“先診療后付費”服務,營造“一朝失信,寸步難行”的氛圍。同時,可輔之一定的法律手段,對惡意“逃費”的問題,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予以解決。
文/肖懷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