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共享單車在各地日益推廣,藏匿、上鎖、損毀號牌等破壞共享單車的現象也日見其多。據報道,近日一位網絡女主播直播剪共享單車私鎖,呼吁更多人捍衛共享精神,引發了數萬網友圍觀,還收到了上萬元網友打賞。
網絡主播的“出手”,反映出一個現實,即共享單車在不少地方遭到了人為破壞和侵占。這折射了一些人公共意識的缺失。共享單車受到人們歡迎,就在于它為許多人提供了出行的另一種便捷選擇,具有積極的公共意義。有人將共享單車上私鎖,往小了說是一種自私行為,往大了是涉嫌侵占他人財物,損害了公共利益。
不過,這位網絡主播的做法固然出于義憤,卻也容易引起糾紛,并不值得鼓勵。更好的辦法是打電話讓共享單車的公司處理,或向執法部門舉報。相關公司是共享單車的所有人,執法部門則對這類不法行為負有管理責任。這樣才能對這種不法行為,或通過技術手段化解,或通過法律途徑加以解決。否則的話,大家一言不合就上街“解鎖”,恐怕就會亂套了。
還要看到,目前國內共享單車也存在著“野蠻生長”的問題。隨著共享單車在國內流行,這一創新經濟也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以摩拜單車為例,一年內就吸引了五輪投資,最近一輪融資由騰訊等資本大鱷領投或跟投,金額高達15億元。另一家市場占有率較高的共享單車平臺ofo也不甘示弱,近日宣布完成D輪約31億元融資。
在資本熱捧下,國內各家共享單車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大有重演當年滴滴、快的大戰之勢。問題是,為爭奪市場份額,一些共享單車平臺更多考慮的是投放的數量而不是質量,因此出現亂停放、違規占道等問題。有的共享單車平臺更多想到的是怎么做給投資方看,而沒有考慮社會的接受程度,并在服務上作出更多改進。就此而言,共享單車在各地遭遇被上鎖、損毀,部分原因也在于共享單車在技術與服務上不夠成熟。
共享單車的良性發展,既有賴于用戶的小心呵護,也有賴于平臺技術與服務的不斷改進。這也意味著,各地應及時制定共享單車規范,在支持鼓勵行業發展的前提下,盡快將其納入合規有序的管理軌道。3月3日,成都正式發布了國內第一部關于共享單車的地方規章。這部地方規章對共享單車運營企業以及共享單車的技術性能和服務作出了規范化要求,也明確規定,對蓄意破壞、盜竊共享單車等行為將依法查處。這對共享單車行業的規范有序發展,大有裨益。
共享單車的業態與網約車高度相似,既然有網約車的經驗在前,各地完全可能做到立規先行,而不用再“摸著石頭過河”。目前國內多數地方對共享單車的好感度大大超過網約車,紛紛表示要鼓勵與支持其發展。在部委層面,近日發改委還點名表揚共享單車,稱其為解決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有力支撐。那么,各地更有理由盡快出臺相關規范措施,這樣也才能減少讓網絡主播忍不住“出手”的尷尬。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