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記者侯強)全國人大代表、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景海3日做客“2017新華網全國兩會特別訪談”直播間,與網友在線交流。
王景海談到,國內乳制品行業的“奶荒”和“奶剩”現象在過去十幾年中經常出現循環,缺奶了就進口,無限制地漲價;奶多了就殺牛、倒奶。這種現象說明我們的產業還不夠規范,發展的良性循環尚未形成。破解“奶荒”和“奶剩”這個制約中國奶業健康發展的難題,需從三個方面來思考。
一是生產和消費相匹配問題。我國乳品行業的市場消費能力與生產能力不相匹配,我國的乳制品生產能力已位列世界第三,但全民消費奶制品并沒有排到第三,這就是差距。在生產與消費大循環過程中,應該有計劃地推進產業和市場銜接的規劃,將地域規劃和企業發展規劃納入其中,做通盤考慮。
二是“奶剩”的問題。牛奶多了,市場收購價格下跌,奶農無利可圖,選擇殺牛、倒奶,退出養殖。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擔當“奶剩”的社會責任,企業應該肩負起不出現“奶剩”的責任,甚至主動減輕養殖業壓力的責任。但是,單靠企業或者單靠政府,這個事都不可能做成。因為企業承擔不起,企業在“奶剩”的時候承擔起收購壓力,成本增高,就會出現競爭力在市場上減弱的現象。如果企業不承擔壓力,將來缺奶的時候,牛殺的差不多了,奶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企業需要的時候又沒有奶源了,這是市場資源配置的問題,政府應該在相應的時刻采取措施,保障企業在困難時候可以減少負擔,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責任,避免奶農殺牛、倒奶的現象,讓奶業生產進入良性循環。
三是中國企業直面國際化競爭。近幾年我國乳品行業出現一種現象:殺牛、倒奶的情況一旦出現,國際乳制品就大批量涌進國內,中國本土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減弱,市場份額被別人占據,等到我們再想翻身的時候,要重新打一場膠著戰,把市場搶奪回來,這通常伴隨著巨大的資金投入。王景海說,我一再強調可持續發展就應該有規劃、有責任,形成共同擔當的良性循環。既要在國內市場中,讓消費者信任我們的產品,增強消費信心;又要在國際舞臺上把我們的產品質量標準展示出來,培育競爭力。
那種缺奶了就靠進口,奶多了就沒有人管的現象,奶農受不了,企業受不了,整個民族奶業也承受不了。
?
?
?
?
相關鏈接:
李克強說,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