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教師趙紅亮:
公益是一份肩扛的責任公益是一份肩扛的責任
趙紅亮被孤兒院孩子親切地叫為“紅亮哥哥”。
他是孤寡老人的“好兒子”、棄嬰孤兒的“紅亮哥哥”、11年助學不斷的“向群弟”
“今日,就是按慣例給開學家庭貧困的學生寄去了學習生活費用,聯系和鼓勵聯系的幾家患結核病或艾滋病等失去信心的家庭要正視生活,充滿信心!”4日,海南大學教師趙紅亮出差北京,但他仍牽掛著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通過手機匯去善款、抽空打幾個電話。
說起“紅亮哥哥”,大家對他并不陌生,十余年奔走在公益事業一線,他是11年助學不斷的“向群弟”、孤寡老人的“好兒子”、棄嬰孤兒的“紅亮哥哥”、是農民和專家間的媒介,“照亮農戶致富之路的明燈”…… □南國都市報記者易帆文圖
從“向群弟”到“紅亮哥哥”
他為愛奔走從不缺席公益
趙紅亮說,他之所以熱衷公益事業,主要是從小受到家庭的熏陶。趙紅亮出生于河南省安陽縣龍泉鎮西洪溝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里雖窮,但父母善良、懂得感恩的品性深深地感染了他。
上高中時,趙紅亮被公益海報上“大眼睛”所感動,他便投身希望工程公益助學。通過希望工程,趙紅亮三年資助一位來自江西的貧困小學生。趙紅亮一直省吃儉用,把自己微薄的零花錢和向一些地方刊物投遞文章的稿費累積起來。有時寄50元,有時寄100元,并時不時買一些少兒讀物寄過去。這位受助學生從二年級讀到了五年級,卻不幸因先天性腎炎惡化離開人世。
從這以后,趙紅亮投身公益事業,至今已有十余年。趙紅亮告訴記者,1998年抗洪時候,他看到抗洪英雄李向群等為了保衛長江大堤獻出生命后深受感動。認為自己作為這些抗洪的同一時代人,應該盡到一個公民責任。高中時,他利用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資助江西兩位瀕臨失學兒童。這也是他后來到海南讀大學,以“向群弟”的名義,資助海南、湖北、西藏等地貧困學生的初衷。
多年來,趙紅亮為愛奔走,公益路上從不缺席。他自學醫療護理知識,在敬老院、孤兒院做義工,成為孤寡老人的“好兒子”、棄嬰孤兒的“紅亮哥哥”;后來他又放棄做公務員的機會,參加全國大學生西(中)部志愿服務計劃,扶貧支教于國家級貧困縣;自費學習并免費傳授橡膠、木薯、檳榔等熱帶經濟作物種植技術,幫助偏遠黎苗山寨的農民脫貧致富;他還印制種植技術、法律宣傳、醫護等知識的《南溪苑》等刊物,以及購買作物種植、家庭養殖的光碟、圖書等,免費分發給偏遠貧困的村落,他因此也被譽為“照亮農戶致富之路的明燈”。
正是由于這些事跡,趙紅亮先后被評為“海南省志愿服務形象大使”、“海南省道德模范”、“感動海南”十大人物。他還是第二屆和第四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并獲得“第十八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要策劃更多的公益活動扛起當代青年公益擔當
“再過幾天,西藏山南地區浪卡子縣的普瑪江唐鄉小學,也要收到我們的愛心圍巾了。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6000米)的小學,因為積雪過多,每年3月8日才開學?!壁w紅亮說,從2008年開始,他便自掏腰包購置圍巾手套,寄往內陸貧困偏遠寒冷地方的學校。在趙紅亮的感染下,海南大學愛心藝術團和旅游學院勤工團隊的學生們,也加入到他的公益活動行列中來。學生們以兼職拉贊助的形式,募捐到毛線和針等,利用閑暇時間編織圍巾。該團隊至今已經贈送全國各地一萬多條圍巾,幾乎覆蓋了全國每個省份。
平時的學習工作之余,趙紅亮常到農村貧困地區去,看看自己能為當地百姓做些什么。趙紅亮說,作為海南大學愛心協會,愛心藝術團的指導老師及成員,他想在原有項目基礎上,想再多幾個,讓海南大學更多的師生以及社會人士參與進來,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
“日前,我們發現海南有些地方聾啞工廠缺少手語老師,便購置了日常手語課本送給他們。我想,今后我們的公益事業要和海南精準扶貧等結合起來,使之更有針對性,更能彰顯我們當代青年不做旁觀者的實干精神?!壁w紅亮說。
?
?
?
相關鏈接:
沈陽一保潔員生活拮據 堅持30多年捐十余萬元助學
第453期書法家助學24年 把家鄉“掃”成文明村
瓊海文一村“教育紅包”助學重教 已持續13年
94歲老人念念不忘山里娃 捐款5000元助學(圖)
?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