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男子拒絕并辱罵地鐵掃碼者的視頻在網絡當中傳播,兩分多鐘的視頻里,男子持續辱罵地鐵掃碼者。許多人看過視頻后都非常氣憤,只恨自己當時不在場,不能出手相助。值得注意的是,輿論場當中出現了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不在場的正義之士,將見義勇為的抱負寄托于在場乘客,而當后者選擇沉默時,很多人就在網絡上批判其冷漠、麻木,甚至是借題發揮,直言國民道德素質低下。
事實上,我們不必跳到道德的制高點,對沉默的大多數橫加指責,也不必上綱上線,借此批判國民素質,否定國人的道德修養。在具體的事件當中,我們應當具體而論。要知道,老人倒地,有人去扶也有人置若罔聞。在狹小的地鐵車廂里發生過無數類似的事情,有人選擇沉默圍觀,也有人選擇出手相助。因此,我們不妨先站在乘客的角度,去尋找大多數人選擇沉默的原因,這遠比隔著屏幕譴責批判更有意義。
要知道,被辱罵的兩位女士還有另外一種身份——地鐵掃碼者。這類人在地鐵當中很常見,大多數人都對他們避而遠之,畢竟隨意掃描二維碼,可能帶來個人信息泄漏和財產損失的風險。從筆者在地鐵當中觀察到的情況而言,乘客在遇到地鐵掃碼者時,有人選擇置之不理,甚至是在看到地鐵掃碼者走過來時,提前將手機揣進褲兜,假裝睡覺。有人會撒一個善意的謊言,告訴對方沒有手機流量或者信號不好。
許多乘客不勝其擾,將地鐵掃碼者投訴到地鐵管理部門,而執法人員接到投訴后,只能對其采取勸離的措施。因為相關條例只對禁止散發小廣告進行了明文規定,“掃碼”屬于新模式。所以,在法律沒有明確之前,越來越多的掃碼者進入地鐵,影響了交通秩序,給地鐵管理和執法部門造成了不小的困擾。從這一點來講,地鐵掃碼者并非真正的乘客,而是交通秩序的破壞者。
當然,即使他們是交通秩序的破壞者,也并不意味著大家有權去辱罵他們,因此,男子狂罵兩個女孩并搶奪手機然后推女孩下車的惡劣行徑,理應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批判。但是,掃碼創業者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給乘客留下的印象,會影響大多數人的判斷,當他們遭遇困難時,幫助與否,人們都會在心里打一番算盤。在這樣的語境下,大多數人選擇沉默也就不難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的類似的事件當中,很多網絡上的正義之士都喜歡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衡量在場的旁觀者,由此產生一種道德優越感。殊不知,看似正義的批判反而成了道德綁架,導致輿論失焦,傷及無辜。或許,我們更應當反思的是,為什么網絡上的正義之士那么多,而現實社會當中,好人不夠用。
文/楊雄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