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放棄英語學習,等于關上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戶。
高考考試要不要取消英語?兩會期間,這一話題再次引發代表委員的關注與討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他認為,目前中小學的孩子們花在英語學習中的時間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來計算,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10年時光里,竟然將近五分之一(18.13%)的時間都花在了英語學習上。”他認為,英語干脆就不考試、不計入高考總分了。既然不參加統考,那么中小學英語也就沒那么重要了。所以,他順理成章地提出了要減輕中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負擔。
直接在高考中取消英語考試,這種想法可謂驚世駭俗。這自然遭到了不少人質疑。如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就認為,“取消英語考試這個建議有點倉促,甚至比較魯莽。”俞敏洪表示,學習英語已經不再純粹由國家決定了,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
我比較認同后者的說法。按照相關實施意見,英語并不是徹底退出高考,而是采取不同的考試方式。比如按照一年考兩次、三年考六次,計算成績最好的一次。哪怕是英語的分數減少,或采取A、B、C分檔記分,這也不會影響英語在招生考試中的地位,至少高校不會完全不看英語成績。這也就是說,高考取消英語,不過是一種既不現實也不可行的建議。
英語考試方式的改變,與國內英語學習應試化的弊端及其造成沉重負擔有關,而不是說英語學習變得無關緊要。由于過去英語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量,因此許多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都把英語當作了一門“功課”來教育與學習。如果通過大量學習,只是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只會考試而不會聽、說、寫這門語言的學生,這無疑是英語教育的失敗,而不能怪罪于這門語言本身。
何況,就算在現行教育體制中取消英語考試、減少英語學習時間,也不意味著英語將退出國內教育的舞臺。一則英語仍是世界上最為通行的語言,也是獲取知識不可替代的工具。這就決定了,當前我們依然離不開英語。如果英語退出學校教育,也就意味著,人們不得不通過社會化教育去加強英語學習。
二則盡管如今學校從小學就開始英語授課,但許多家長在學校以外,往往還會給孩子再報一門英語課外培訓。家長們這么做,不僅是為了應對學校的英語考試,以及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而且還是基于實用的目的。這就是俞敏洪所說的,學習英語是社會的一種必然需求。特別是,許多家長早早就給孩子規劃好了,以后準備把孩子送出國留學,這就更加離不開學好一門外語了。換言之,在中國與世界交流日益頻繁,到海外留學的中國學生與日俱增的背景下,英語學習只會是越來越重要,而不可能逐漸降低,成為可有可無的一門課程。
據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孩子一年為英語必修課要消耗掉1637.8億元。這還只是一個平均數,許多家長每年花在給孩子培訓英語的費用,實際上遠遠超過上述金額。
只有把國內英語教育的學習機制、考試方式及其作為語言本身的社會實際功能加以區分,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學習英語的時間長、壓力大以及英語考試機制的不合理,并不是弱化英語學習甚或高考取消英語考試的理由。主動放棄英語學習,等于關上與世界交流的一扇窗戶,至于該怎么學習、怎么考試,以及合理分配英語成績在招生考試中的權重,這都可以另說。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