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海口網3月7日消息(見習記者張文華 宋將 攝影報道)為梳理海口城市精神,凸顯海口作為省會推廣省花的文化使命與擔當,3月7日,由中共海口市委宣傳部主辦的“三角梅與城市精神”學術研討會在海口觀瀾湖召開。來自全國20個省市的70余名著名畫家、高校教授和博士生導師齊聚一堂共話三角梅與城市精神,就如何從藝術的角度表現三角梅品質,從而展現海口城市精神獻言獻策。
據介紹,本次研討會是“椰樹下的三角梅——第二屆藝術家眼中的海口之美”暨南方品格——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畫派海口寫生創作系列活動之一。與會人員主要從四個方面對“三角梅與城市精神”話題展開深入探討:三角梅的美學特征、三角梅的精神品質、如何用繪畫的語言表現三角梅的美、如何讓表現三角梅的藝術作品衍生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旅游藝術商品。
海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海口市美協主席、中國南方油畫山水畫派秘書長王銳在研討會上說,舉辦此次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藝術家之手,把三角梅的美更好地展現出來,從而賦予三角梅人文精神。他希望與會的專家學者能夠提出寶貴意見,助力三角梅品格與海口城市精神的交融和傳播。
“我畫了四十多年畫,但從來沒畫過一朵花、一株草。所以接到命題之初是很誠惶誠恐的,我一直在想怎么畫,為此一個人拿著相機在騎樓老街、鐘樓附近找素材,最終畫了一幅從窗口里探出來的、生機勃勃的三角梅,還添入了騎樓、鐘樓的元素。”著名畫家、黑龍江美術家協會副會長王雋珠在發言中談到此次參與三角梅寫生的經歷時感慨地說。
海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美術史論家盧士剛認為,古代鮮花跟城市的連接,做得最好的往往是詩人,原因是詩歌膾炙人口易于傳播,那時一幅畫的傳播速度遠不及一首詩。但在當代這個互聯網社會,情況就不一樣了,畫作可以通過微博、微信被更多人欣賞到,加之畫作在形狀色彩方面的表達更直觀,更容易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過去一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讓人提及牡丹便想到河南洛陽,那么如今能不能做到讓人看到三角梅畫作便想到海口呢?”盧士剛說。
王銳表示,今日的研討會為之后畫家們繼續創作三角梅作品起到了思想啟迪的作用,明年的活動將在此基礎上吸收新元素,并豐富繪畫題材和繪畫風格。
據了解,該寫生創作系列活動自3月2日啟動以來,70多位畫家已累計創作關于三角梅的畫作300余幅,主辦方最后將遴選出160余幅作品,并于4月15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辦畫展,讓市民共享藝術盛宴,感受畫作上的三角梅魅力。
?
?
相關鏈接:
省政協委員劉傳剛:將海口濱江路打造成“三角梅第一街”?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