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是近年來兩會的熱點話題。有數據顯示,在食品安全方面,外賣安全、餐桌安全和食品添加劑問題公眾尤為關注。
人有一張嘴,一日三餐飯,食品安全問題涉及面廣,生產、銷售和消費鏈條長,其中每個環節都可能出問題,且一個環節出問題,往往會擴展成食品生產、銷售和消費的整體性問題。所以,監督、管理起來確實難度很大。但是,問題難治,卻并非不能治。正如全國人大代表馬建蘋在談到食品外賣時所說,外賣牽涉的環節比較多,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就是當多部門共同介入時,到底誰來牽頭,誰來配合,如果這個職責理不清楚,法規制度就會形同虛設,現在就是要把這個機制理順。
談到理順機制,媒體近日報道的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與美團點評集團共享大數據,在食品安全監管上推進社會共治的做法,確實頗具創意。這個做法,既可為其他地方的食品安全監督和治理提供范例,也可為其他行業的監管和治理提供參考。
食品安全監管和治理的難點首先在于發現食品安全的隱患和問題。對于監管機構而言,難以在所有需要進行監管的地方進行布點,只能以抽查的形式進行“點到為止”式的監管,而這也正是造成難以徹底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查處所有違法者的原因。這兩個“難以”,更多的是監管和治理的技術障礙,而非監管機構的履責意愿和工作方法問題。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正是在利用新技術推進社會治理方式轉變上進行了創新。該局獨辟蹊徑,充分共享互聯網大數據的豐富信息,從以往的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的社會共治模式,在企業責任和監管責任之間建立共治聯系,實現了保證食品安全的共同目標。
2016年,美團點評集團設立了首席食品安全官,這是網絡餐飲業和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首次設立這個職位。在長寧區,美團對入駐餐飲商戶建立電子檔案,跟蹤餐飲商戶入網、經營、退出情況,并將平臺數據與監管部門信息對接。政府監管部門則從網絡平臺或零散或集中的點評中發現蛛絲馬跡,快速反應,及時處理,將企業的線上實時信息,轉化為政府部門的線下實際監管,在線上線下融合的基礎上,實現企業內部管理和政府外部監管的共治。
在這個案例中,第三方平臺與政府監管機構的職責和目標高度一致,而政府與企業共享信息、實現共治的基礎也正基于此。從治理效果來看,政府監管從某種程度上分擔了企業管理成本,而企業通過建立技術平臺實現數據全覆蓋,則為政府監管提供了更為全面的監管信息以及精準的查處目標。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黨政同責、標本兼治,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現階段,有相當多的企業建有網絡平臺,也有許多政府監管部門希望實現食品安全治理方式的轉型,在這方面,上海市長寧區政商共享大數據的實踐,不失為一個有益的借鑒。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