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當地時間3月4日和7日分別在西北印度洋進行了中國大洋科考38航次的第3次下潛和第4次下潛,在調查區域觀察到大面積的硫化物煙囪群,同時獲取了豐富的硫化物樣品。
第3潛次在臥蠶1號區沿測線開展調查,最大潛深3013米,觀察到大面積的黑煙囪群,初步圈定了熱液區分布范圍,對熱液噴口流體進行測溫,最高溫度達253℃,并布放了硫化物煙囪帽和生物生境實驗板,對彌散流進行了溶解氧和溫度測量;開展了測深側掃微地形和環境參數測量;開展了實習潛航員主駕駛培訓。
此次下潛獲取了豐富的塊狀硫化物樣品;2管含金屬沉積物的短柱狀插管;16升近底海水,其中熱液羽狀流8升;62件螺、海葵、茗荷等生物。
硫化物煙囪也稱“黑煙囪”,其成因是海水從地殼裂縫滲入地下,遇到熔巖被加熱,溶解了周圍巖層中的金、銀、銅、鋅、鉛等金屬后又從地下噴出。這些金屬經化學反應,形成硫化物沉積在附近的海底,像“煙囪”一樣堆積起來。硫化物煙囪作為一種海底礦藏日益受到關注。
第4潛次在大糦熱液區沿測線開展調查,最大潛深3517米,初步圈定了熱液區和硫化物分布范圍,對熱液低溫彌散流進行測溫,布放了微生物富集裝置;開展了實習潛航員主駕駛培訓。
此次下潛獲取了硫化物煙囪體樣品,3管短柱狀熱液沉積物插管,16升近底熱液羽狀流水體樣品,7只盲蝦。
據本航段首席科學家韓喜球介紹,與臥蠶1號熱液區相比,大糦熱液區煙囪體較大。硫化物堆積體規模較大,高度可達數十米。同時,該區域生物優勢種以盲蝦和海葵為主,見到少量螃蟹、茗荷、多毛類。
韓喜球認為,獲取的硫化物樣品對重建該區域熱液成礦作用過程、評估該區域成礦資源潛力,具有重要價值。
今年2月6日從青島起航的大洋38航次,共分三個航段,分別在西北印度洋、南海、雅浦海溝和馬里亞納海溝開展大洋資源與深海前沿科學調查,時間為124天。
?
?
?
相關鏈接:
印度“廢鈔令”風波致億萬富翁減少 經濟放緩
印度航空公司一載184乘客飛機因廁所難聞氣味迫降
印度希望能盡早使用5G技術?不要再落后于世界
印度電力短缺,問題出在哪?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