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想把學生從手機旁拉回講臺
董立功穿龍袍上課,有人夸贊他用心對待教學,有人認為他有嘩眾取寵之嫌,而他自己把這次授課定義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一次嘗試”。
“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這樣的知識傳授沒有意義。”董立功從去年秋季到集大任教之初,就注意到課堂上許多學生身在曹營心在漢。他認為,學生不聽課,一定是老師出了問題。于是,他給自己出了一個考題:如何把學生從睡夢中和手機上拉回到講臺?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思想政治課大多是照本宣科。而在董立功看來,包括中國近代史綱要在內的思政課程很重要,能夠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引導。
為此,董立功做了許多嘗試。他從學生的需求入手,想找到“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思政課”,去年秋季,他通過問卷形式調查了五六百個學生,結果排在第一位的是“看視頻”。于是他投其所好,結合每節課的內容,播放相關主題的電影,但時間久了,學生感到視覺疲勞,又“回歸”了手機屏幕。于是他又使出了第二、三招:建立qq群與學生實時互動問答,在微博進行互動問答,但效果都有限。
【突破】
以清帝自白切入大歷史事件
轉折點出現在今年寒假。董立功備課時萌生了一個想法:第一堂課是鴉片戰爭,可以以道光皇帝的自述,展現其從出生到當皇帝,以及怎么對待林則徐、看待鴉片戰爭的一系列內心活動,即從小處切入,講述鴉片戰爭的大歷史。
董立功第一時間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投了反對票:“你這是嘩眾取寵呢!”董立功不死心,又向思政部領導請命,領導同意了,并支持其向市社科聯申報“歷史情景劇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時效性研究”的課題,獲批了經費。有了經費,董立功便購置了龍袍等道具。
“今天我要以道光皇帝的身份,講述大清的衰敗史。”3月7日,董立功穿著平常的衣服走進教室,學生們一如既往地呈懶洋洋狀,而當他宣布自己的設想,并第一次穿上龍袍、戴上皇冠,學生們的眼睛一下亮了,整整一堂課都沒人玩手機,董立功收獲了任教以來難得的掌聲。
對此,記者拋出一個問題:這次嘗試是否會跟之前一樣,學生新鮮勁過了就失效呢?董立功說,思政課還是以內容為主,“我如果每周都穿龍袍講課,那不真成了嘩眾取寵嗎?”董立功介紹,他已經寫好了劇本,接下來會讓學生穿上清代服裝,扮演洋務運動中的曾國藩和李鴻章、“戊戌變法”中的康有為和梁啟超,讓他們在演戲中了解歷史。這樣的表演作業一學期有三次,分數占期末總成績的40%。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