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瑞麗
海口瓊山區紅旗鎮墨橋村文昌村民小組貧困戶周業富最近干勁十足,每天醒來,就到在自家剛動工的宅基地上轉一圈,眉梢間喜盈盈的。蓋新房子,曾是老周家幾輩人的心愿,如今通過精準扶貧、危房改造等政策,新房終于蓋起。
周業富60歲,有兩個兒子。回想起前兩年,他直抹眼淚:妻子務農,大兒媳生病,孫子和孫女兒要花錢,小兒子上大學學費高,全家就靠他和大兒子打零工,家庭人年均收入僅2000多元。“尤其是房子,更是一塊心頭病,祖輩住了近百年,經常漏水,房頂瓦片許多都壞了。”過去老周總是如此唉聲嘆氣,家里窮成這樣,這輩子不曉得能不能建新房了。
為確保精準扶貧取得明顯成效,瓊山區紅旗鎮采取“五包五措施”。紅旗鎮鎮委委員、副鎮長程小飛告訴記者,“五包”即單位包村、領導包戶、干部包人、包責任、包扶貧成效。“五措施”是幫產業、幫學、幫醫、幫技術、幫就業。政府在產業、教育、醫療、危房改造等方面,均給予了老周家幫扶支持。
去年,在政府的引導幫助下,周業富決定發展養殖業。各級政府及幫扶單位共同投入5萬元,幫購買了12只羊,4頭牛,155只雞。記者看到,他家新羊圈面積30多平方米,由政府籌資幫建。“養羊效益好,一只羊一年至少可賺2000元左右,目前已有七只羊產仔。”老周說。
看到希望后,老周家日子越過越有勁。去年下半年,小兒子畢業了,外出打工每月可掙到3500元,大兒媳身體恢復也和大兒子一起外出打工每月收入2000元,加上他在家里的養殖業,如今,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已達到7857元。
收入提高了,老周決心摘掉貧苦戶帽子。但因其住房屋破舊,不滿足“兩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保障”,因此,2016年,他沒被列入脫貧對象。為努力摘掉“窮帽子”,他發誓把房子建起來。政府部門對此加大扶貧力度,市住建局、區政府聯合邀請有關專家,對老周家的房子進行鑒定,綜合專家提出改造意見,市規劃設計院專門為他房屋改造作出了三套設計方案,老周選擇了第二套,既保留瓊北民居風格,又可兼顧使用原先就房子的石磚和木料,這是他多年來的夙愿。
今年2月16日,舊房子開始拆除,負責“老周”家危房改造施工的武大巨成結構股份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梁剛說,如今,新房子已打好地基,將增加抗震、抗風功能,預計主體結構3月底完工,5月初就能搬進去了。
言談之間,老周由衷地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他說,房子能建起來,離不開市、區、鎮領導的幫扶。每一筆幫扶資金,他都默默記在了心里。今年,老周的新房夢,終于是可以圓了。
(海口網3月10日訊)
?
?
相關鏈接:
大方貧困戶“挪窮窩” 從大山深處搬到幸福新居?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