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連線
省扶貧辦負責人表示,全面提升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打好組合拳,增強扶貧“造血”功能
在新蓋的平頂房里,吳仕鋒和妻子正在盤算今年的種養殖計劃:油茶和沉香苗都已經種上了,去年賣出22頭肉豬掙了些錢,打算拿出部分用來擴建豬欄、購買豬苗……這兩位瓊海市龍江鎮深造村長久村民小組的村民,曾是建檔立卡、登記在冊的貧困戶,如今,靠著政府的幫扶政策和自己勤勞的雙手,都摘掉了“窮帽”。
去年,全省共有20.07萬貧困人口像吳仕鋒一樣實現脫貧。我省超額完成2016年度脫貧攻堅任務。
“讓老百姓人人都有幸福感、獲得感,這是建設‘最好最美海南’的目標朝向,從脫貧的角度來看,沒有貧困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全面提升,就沒有全省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的全面提升。”省扶貧辦主任孟勵說。
今年我省脫貧攻堅工作目標任務已一項項列出:“5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其他市縣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農村居民貧困線標準達到3045元”“完成117個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通過生態扶貧搬遷脫貧5個村305人”……
這是目標,更是一句句重若千金的承諾。但入之愈深,其進愈難,面對2017年的減貧目標,我省要如何再戰再勝?
“要完成以上目標任務,需要落實方方面面的政策和措施,形成‘組合拳’。”孟勵說,目前我省仍有20多萬的貧困群眾沒有脫貧。
組合拳的“第一招”,是在“精”“準”二字上再下功夫。孟勵介紹,我省脫貧攻堅工作仍然存在著突出問題以及日常督導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要補上這些短板,確保精準度是其中的關鍵一步。“要逐一梳理,逐條制定整改措施,真正把脫貧攻堅工作的四梁八柱立得扎實穩牢”。
產業扶貧是重點,為改變過去扶貧產業方式單一,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等問題,我省今年將有規劃地發展符合地區特色優勢的主導產業,捆綁連片抵御市場風險,保持持續發展的后勁;并進一步發揮電商、旅游、光伏、金融等扶貧模式的助推作用,健全強化技術、金融、管理、營銷等各種配套服務機制,把配套服務送到農村生產第一線,落實到每個項目、每個貧困戶,堅持在“造血”上著力,打出“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實招。
“同時,結合當前貧困現狀要找出難點和攻堅點,重點突破。”孟勵以打通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為例說明,要對這一問題見招拆招,必須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和“第一書記”的作用,層層壓實責任,強化相應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幫扶干部落實幫扶措施綜合能力,使幫扶干部真正把心沉到群眾中去,做好幫扶工作。
孟勵說,要引導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自發轉變為“我要脫貧”,通過自身努力“拔窮根”。
?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