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訊 記者趙紅旗 “孩子在外務工,留守老人養老就醫難的問題,在農村比較突出。”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全收向《法制日報》記者表示。
張全收說,縣鄉級養老機構少,缺乏服務人員,而且床位不足。鄉鎮一級的養老院只對農村“五保”老人開放,不接收兒女不在身邊的留守老人,再加上條件較差,不少老人也不愿去。如果老人患上偏癱、腦梗等病,子女回村照料就喪失了收入來源,因經濟、住房等原因,把老人帶進城里治病養老也不現實。
“我是一個普通的河南農民,對農村養老問題感受深切。”張全收說,他13歲離開家鄉外出打工,賣過冰棍、搬過磚頭、開過飯店、跑過運輸、刷過油漆……2008年,創業有成的他,在鄉親們的呼聲中,重返家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張全收建議,在鄉鎮推行醫養模式,鼓勵和吸引留守老人集中贍養,讓農村留守老人老有所醫、老有所樂。在經費問題上,通過“向上級部門爭取一點、縣鄉財政支持一點、村級組織配套一點、老人自繳一點、社會公益捐贈一點”的辦法落實資金,改變過去主要靠國家和集體投入的單一投資渠道,通過政策吸引社會力量興辦養老院;在場地上,可以利用閑置的村級組織辦公場所、小學校舍等場所或租用村民空置房屋;對年老體弱的老人,特別是70歲以上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患病率高的,適當提高政府補貼。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