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往往一叫就到,開口就笑,他們在老人們身上花的時間、精力,有時也令我們這些為人子女者赧然。
近日,一則海邊身亡留遺書的新聞引眾多網友關注。據半島都市報報道,3月11日,青島一位60歲老人被發現在一處海灘上身亡,褲兜里的遺書寫著,他被一家保健品公司坑了,“從去年至今硬騙我買了6萬余元保健品,說讓我和老伴可到西安、巴厘島等地旅游,至今一個地方也沒去,產品也沒拿到多少……”
這種套路是不是很熟悉?
這之前,已經有不少老人如此“中招”。在網上隨便一搜,類似消息都會鋪天蓋地而來。消息中的這些保健品大都是本身價格低廉,卻以高價賣給了老人。這些年,更有一些公司的營銷戰略升級換代,有允諾老人組團出國旅游的,有承諾贈送原始股,那些推銷員更是表現得比親生子女還親,惹得很多老人心花怒放,紛紛“慷慨解囊”。
面對這些精明的騙子,老人們顯然是弱勢群體,即使調動所有的知識儲備,也難以招架。現在,甚至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就叫“坑老保健”。2015年,央視曝光的一起保健品坑老案件,涉案金額就高達千萬元。
“坑老保健”之所以屢禁不止,不難發現,一個重要原因是執法難、取證難。如今的保健品銷售商,多有固定門店、合法的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但銷售推廣則放在隱秘的小區,無疑,給監督維權帶來困難。而且,銷售員在宣傳時僅限于口頭,缺少書面證據,也給相關執法部門取證帶來巨大難度。
當然,不是說,難管就可以不管。特別是有些老人文化程度不高、防范意識不強、容易相信人;他們一旦發現上當受騙,往往就像青島的這位陳老伯一樣,會選擇極端的方式輕生。面對這種情況,相關監管部門不該“失語”,畢竟監管部門守土有責,這是他們職責所在。
也正因此,相關監管部門還是應該積極開拓監管手段與途徑,比如,相關部門要以《食品安全法》為依據,認真執行《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制定嚴格的涉事企業“黑名單”;比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建立專門機構,負責受理舉報;還比如,要堅決發現一起打擊一起,決不能允許這些騙子們繼續禍害人間。總之,只要想管,辦法總比困難多。
當然,在騙術瞬息萬變的今天,作為子女也要多多關心老人。前一陣不是有一篇名為《為何騙子比你更了解父母的心理》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嗎?騙子往往一叫就到,開口就笑,他們在老人們身上花的時間、精力,有時也令我們這些為人子女者赧然。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