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3月16日電(記者程迪)“以前村里雖有6名保潔員,但衛生狀況還是得不到大的改觀。里弄小巷、河道內遍布五顏六色的塑料袋,今天撿完了,第二天塑料袋又到處都是……”江西德興市龍頭山鄉鄉長張春蓮告訴記者,“有了‘垃圾兌換銀行’后,只需坐等村民自己分好類拎著垃圾上門。村莊環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去年以來,江西德興市在全市鄉鎮統一試點“垃圾兌換銀行”項目,實行“村民收集分類、物資定點兌換、保潔資金補貼差價”的常態化管理機制,受到了百姓歡迎。
“垃圾兌換銀行”在龍頭山鄉暖水村剛成立時,66歲的王秀英并不相信。隨后的幾天,她從自家和路邊收集了160個廢舊塑料袋,試探性地拎到“銀行”。“垃圾兌換銀行”行長董維維當即給她清點了數量,她選擇兌換了兩塊肥皂。“真沒想到,垃圾也成了值錢的寶貝。以后一定不會再亂扔了,還要把別人隨手亂扔的垃圾收集起來!”
像王秀英這樣想法的人在村里不在少數。目前,暖水村已有700多名村民參與這項工作,日均40余人次,兌換垃圾70多公斤。“如今,巷子干干凈凈,河道里的塑料袋也都撈干凈了。”董維維說。
記者走進這間特殊的“銀行”,只見門口整齊擺放著4個綠色分類垃圾箱,可兌換的以塑料袋、礦泉水瓶、電池、煙蒂等生活垃圾為主。“銀行”設有垃圾回收登記區和生活用品兌換區,墻上醒目位置掛有“‘零存整取’制度”、“‘累計積分’制度”等標示圖。在生活用品兌換區內,既有肥皂、紙巾、黃酒等生活用品,也有鉛筆、筆記本等學習用品。
目前,德興市正常運行的此類“銀行”達97家,覆蓋全市村(居)。這種特殊的“垃圾兌換銀行”變末端清掃為源頭減量,變政府高投入為小補貼,提高了人們的垃圾分類和環保意識。
德興市委農工部部長童泉峰說,每處“銀行”每月僅需千元運轉費用,就能成為農村環境治理的有益補充,減少了不少財政開支。“之前一個村的垃圾處理每年投入要超過十萬元,仍無法根治‘臟亂差’,如今各村年均僅需補貼2萬元左右。”
德興市市長郭峰說,為讓垃圾分類意識深入人心,德興市還將這一做法向全市鄉鎮學校進一步推廣,全市有18所中心小學設有“環保小站”,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為確保農村“垃圾兌換銀行”項目的可持續運行,德興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作為全市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經費的組成部分,由市財政保障。
童泉峰說,目前收上來的垃圾主要通過兩種方式處理,可回收的統一賣到廢品收購站以補貼“銀行”運轉,不可回收的焚燒或填埋。今后將向垃圾資源化利用方向發展,建立城鄉一體的垃圾處理系統。
?
?
?
?
相關鏈接:
百鳶競海空——記泰國國際風箏節?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