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CBA半決賽第四場,在距離比賽結束還有6.5秒時,雙方打成107平,遼寧隊擁有球權。遼寧隊球員趙繼偉在接球后,計時器并沒有隨即啟動,直至他第一次出手時才開始走表,且大表時間走得磕磕絆絆,時有停頓。在雙方爭搶籃板的過程中,球彈向高位剛好落回到趙繼偉的頭上,他接球之后不等落地再次投籃命中兩分。此時計時器顯示距離比賽結束還有0.3秒。新疆隊立刻對這一進球的合法性提出質疑,但當值裁判在觀看了比賽回放后仍認定進球有效。遼寧隊就此完成絕殺,避免了被對手橫掃。(3月18日中國新聞網)
CBA作為國內最大、全球第四的籃球職業聯賽,卻屢見各種毆打裁判、計時錯誤、球員互毆等損害職業聯賽發展的事件,不僅挫傷了球員們比賽的積極性,又制造了CBA潛規則的喧囂,更自鋪了聯賽職業化的絆腳石。
CBA聯賽以前就發生過計時器停走現象,籃協不假思索地采用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良方妙藥”。此次“時間去哪了”又再次甩鍋給“臨時工”計時員,卻不知“今之病、在骨髓”。
此次事件再次給CBA職業聯賽敲響了警鐘。細細品味可以看出,當值裁判無公允之意、計時員無嚴謹之識。面對球員、球隊、公眾質疑,監管層語焉不詳,未能詳解“時間去哪了”,也未提出具體解決辦法,整個聯賽缺乏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整改之策。
CBA要想在職業化這條道康莊大道上走得更快、更遠、更穩,還路漫修長、任重道遠。監管層必須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治病去疾,真正啟動追責機制,讓幕后黑手無所遁形。同時,監管層更應舉一反三,從管理機制、比賽設置、球隊建設等方面廣開思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公開、公平、公正的比賽模式。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