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火了,自行車修車師傅的傳言也多了起來:“香餑餑”、“高待遇”、“被企業瘋搶”。這些關鍵詞是否真實地概括了修車師傅的現狀?近日,中新網對共享單車維修點進行了多次探訪,或可從中窺豹一斑。
在北京某個共享單車維修點,修車師傅正在工作。中新網吳濤 攝
“每天能賺一百多塊錢”
共享單車“火”了以后,修車師傅也引起人們議論。微博有網友稱,修車大爺成了“香餑餑”,不僅被共享單車企業搶聘,還能享受高待遇。不過,中新網在調查中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如在北京朝陽區某個共享單車維修點,雖然有很多修車師傅穿著帶有共享單車企業logo的服裝工作,但身份“尷尬”。
“你們是這家共享單車企業員工嗎?”
修車師傅:“算是吧。”
“企業和你們簽合同了?”
修車師傅:“沒有。”
“那修車報酬怎么算?”
修車師傅:“……”
很多修車師傅對待遇并不愿多談,不過還是有修車師傅透露,他們平均每人每天能賺一百多塊錢,修二三十輛車,修車速度根據車輛故障情況而定。
對于網傳修車師傅享受“六險一金”一說,有修車師傅直言是“沒有的事”。新華網援引某共享單車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話稱,各地共享單車運維情況存在差異,但招聘修車工的業務,大多已外包給第三方人力企業。
如果修車師傅日賺一百多元,經計算,一個月下來,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對于這樣的收入,有修車師傅對中新網說,他修了大半輩子自行車,現在的收入比原來還是多一些的,感覺沒啥不好的。
有故障的共享單車正源源不斷地送到維修點。中新網吳濤 攝
修車師傅很忙,除了修車還要應對各種攀談
中新網在深入了解后得知,修車師傅不愿多談還有更深的原因:被抓住接受采訪要罰款。有修車師傅稱,企業要求他們不能接受采訪,也不要隨便對陌生人聊企業的修車情況。
中新網在探訪期間,還遇到有人騎著電動車來“視察”,看到有陌生人和修車師傅聊天就會大聲告誡雙方:“我們這地方不允許采訪!”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每天找師傅們打聽事情的人太多了。以中新網探訪的一個修車點為例,目測有幾千輛共享單車,密密麻麻,頗為壯觀。很多路過的人忍不住駐足觀看,更忍不住和修車師傅聊上兩句。
“這兒有多少輛車?“能給我找一輛能騎的車嗎?”“你們能賺多少錢?”修車師傅告訴中新網,每天上來和他們攀談的人很多,有記者、有學生、也有社會閑雜人員,形形色色的人,問什么問題的也有。
中新網在探訪期間就碰到有北京高校學生過來找修車師傅聊天,問修車師傅十句話,師傅答不了一句話。該高校生對中新網表示,他們在做一個和共享單車有關的畢業設計,“我們來過這多次了,這地兒師傅都很‘高冷’,不愿意說太多話,愿不愿意透露點情況全看他們心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常來,軟磨硬泡。”
在共享單車維修點,很多共享單車二維碼被涂損。中新網吳濤 攝
“共享單車故障大部分為人為破壞”
在修車點,中新網還注意到,這些共享單車雖然有著大大小小的毛病,但外表看起來都很新。有修車師傅表示,“這些車輛基本都是新車,絕大部分故障都是人為破壞造成的。”
“比如有的車胎橫著有兩個小孔漏氣,這是人為用尖物橫向刺穿車胎造成的。正常騎行扎胎不是這樣的,位置不對。”修車師傅說。
還有修車師傅對中新網表示,他們修的這家共享單車質量不錯,在北京路面上正常騎行,5年也壞不了。“根據修車經驗,好的自行車騎起來車輪處有‘嗡嗡’的風聲,這些車騎起來就是這樣。”
很多被損壞的共享單車都是新車并不假。以ofo為例,2016年10月份,ofo開始城市試運營,這意味著即便是最早布局高校之外城市市場的一批ofo車輛,到現在為止才5個多月時間。(吳濤)
?
?
?
?
相關鏈接:
法國警方解除國家金融檢察院炸彈警報?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