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楊波?攝) |
人民網北京3月21日電(楊波)3月18日-2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會”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為主題,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全球化、防范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等議題進行探討。
今年論壇一個重要議題就是關注實體經濟發展。3月17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發布了《借鑒德國工業4.0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報告,報告詳細介紹了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思路、目標和路徑,并做了政策建議。在論壇召開期間,人民網專訪了課題組中方負責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
隆國強認為,在全球經濟都面臨轉型和結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制造業要“脫胎換骨”,必須積極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同時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用信息技術的的最新成果來改造和提升中國制造業。
在隆國強看來,對于我們正在經歷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對于信息技術對制造業的滲透力,政府和企業要高度重視,企業家需要有強烈的緊迫感,“不能覺得這個事情距離自己還很遠”。
“信息技術是一個滲透力特別強的技術,它貫穿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用新技術來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這和發展新經濟是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一件事。”隆國強說,“最關鍵的是要結合中國的實際,要落腳在中國。”
隆國強介紹,《借鑒德國工業4.0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這個報告,不是簡單的給德國工業4.0作為一個總結,也不是簡單的把德國工業4.0的做法復制到中國,“我們是希望通過我們的調研,能夠從中得到對我們有啟發的好的經驗。”
同時,隆國強認為,從德國工業4.0的實踐來看,在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不能單純地“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單純強調“用機器換人”,“技術創新最終都是為人服務的”,政府和企業都要有這個意識。
近幾年,制造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部分企業家有焦慮感。在隆國強看來,要消除這種焦慮感,需要落實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部署,幫助企業積極練好內功,實現轉型升級。企業自身也要找好“對標”,找到自己和優秀企業的差距在哪里,“一定要扎扎實實的做事業”。
隆國強認為,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質量和服務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產品質量這個基本功必須練好。“首先要有良好的質量做基礎,其次有良好的服務做支撐,從而建立品牌的美譽度。”
“企業先扎馬步吧,先干這個事兒,別好高騖遠。”隆國強說。
?
?
?
相關鏈接:
工信部部長苗圩:制造業創新存在短板需改善
中國制造業有能力創造新輝煌
“張小泉”剪刀能否PK瑞士軍刀?——代表委員熱議重振制造業“老字號”
徐曉蘭委員: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建設“制造強國”
曹德旺:制造業的價值要引起全民重視
?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