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尹力)北京近年來積極倡導骨灰撒海、自然葬、深埋等節地生態葬。據北京市民政局新聞發言人李紅兵21日介紹,2014年至今,北京選擇墓地安葬的民眾有逐年減少趨勢,而選擇節地環保安葬方式的則是逐年上升。
21日在北京舉行的發布會上,李紅兵表示,近年來,官方陸續實施多項政策和惠民舉措倡導節地生態殯葬,并于2016年明確將多種節地生態的葬式葬法納入政府補貼范圍,包括免費為具有北京市籍亡故居民提供骨灰海葬服務、骨灰自然葬服務;對具有北京市戶籍亡故居民選擇定點骨灰立體安葬給予財政補貼等。民政部門還將進一步研究拓展樹葬、花葬、草坪葬等其他節地生態安葬補貼政策。
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北京每年火化量均在9萬以上,其中選擇墓地安葬的約有三分之一,且有逐年減少的趨勢,而選擇骨灰海葬、骨灰自然葬和其它節地環保安葬方式的正在逐年上升。
其中,北京骨灰撒海數量從2009年的307份持續增加,到2013年為1201份、2014年達到1704份、2015年和2016年連續突破2000份。作為一種不占地、不保留骨灰的生態葬式,骨灰海葬已逐漸被更多人接受,其比例在2016年達到2.53%。
李紅兵提到,目前,北京共建立了5個骨灰林,依照“以樹代墓”理念,以樹葬方式安葬骨灰。2016年完成了自然葬安葬區項目建設,這一方式即適應了“入土為安”的傳統殯葬習俗,又實現了骨灰安葬不占用土地。
同時,北京各公墓因地制宜地發展小型節地墓葬和立體葬、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盡量滿足民眾的多樣化需求,也提高了生態安葬率。
近年來,北京的部分墓地、墓型價格居高不下,李紅兵對此解釋稱,這一局面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公墓是土地消耗型的服務機構,隨著其運營成本逐年加大,經營性公墓必須拿出部分墓地和墓型滿足高端需求以支撐其發展;百姓收入的增加和特殊的情感需求助推了部分公墓和墓型價格的提升;部分公墓極具品牌效應,只能通過價格杠桿、增加需求性服務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等。(完)
?
相關鏈接:
北京全面清理“奇葩證明” 重點清理“扯皮證明”?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