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電影產業促進法》實施首月,對打擊偷瞞票房的惡劣行為“動真格”!據新華社21日報道,電影主管部門對首批查出存在違法經營行為的326家影院進行實名公示,并實施包括停業整頓、重新核發放映資格證、高額罰款等嚴厲處罰。
值得關注的是,在326家違規影院中,有22家廣東地區的影院榜上有名。偷瞞票房對電影產業市場帶來怎樣的危害?這些行業亂象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監管?南方日報記者走訪了廣東多所院線負責人和業內專家。
“偷票房”鉆分成“空子”
根據公布的處罰名單,廣東共22家影院上榜。其中,2016年偷瞞票房100萬元以上有3家,被責令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于90日,視整頓情況由原發證的電影主管部門重新核發其放映許可證;瞞報票房在5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有8家,被責令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于60日;瞞報票房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的影院有11家,將處以20萬元的罰款。
從地區分布來看,深圳成“重災區”,共有10家影院偷瞞票房;其次是中山有2家,廣州、江門、梅州、東莞、河源、茂名、開平、韶關、珠海、汕尾均有1家影院榜上有名。
被通報受罰的廣東影院,多數位于距離市中心有一定距離的郊區地帶。記者搜索了上述22所違規影院的官方微信或網站,截至發稿前均未看到相關的表態或整頓聲明。
21日,記者走訪了出現在處罰名單上的廣州龍影國際影城棠下店。在現場看到,該影院當天仍照常營業,沒有公示受到通報和處罰的相關信息。其售票和檢票流程也比較規范,并未發現電影票“貨不對板”等異常狀況。該影院的工作人員稱,并不知曉因瞞報票房被處罰的事情,也暫未收到相關的處理文件和通知。截至記者發稿前,也暫未得到影院主要負責人的進一步回復。
偷報、瞞報、漏報票房多年來被業內視為難以根治的“痼疾”。票房作為電影影響力的重要量化指標,為何影院偏偏要偷要瞞?
某電影發行公司的一位資深管理人員透露,我國電影的利潤分配大致是:電影凈利潤=票房收入-國家電影專項資金-稅,而無論是國家電影專項資金和稅都與票房收入成正相關。而這兩部分都是需要上交國家的,所以虛報瞞報電影票房,也幾乎等同于偷稅漏稅。
而“偷票房”則是另一種亂象,其盛行是票房分成惹的禍。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所謂“偷”票房,多數是將制作較大、比較受市場歡迎的“大片”票房“偷梁換柱”地移植到較冷門的“小片”票房中。皆因按市場慣例,“小片”給影院的票房分成多于“大片”,于是有的發行方和影院暗中達成協議,給影院多一點分成,助長了影院偷票房的歪風。
“詭計”多利潤算入爆米花
“在信息技術發達的時代,影院偷瞞票房的方法可謂層出不窮。”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2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不少網友都曾貼圖投訴,電影票“貨不對板”,打印的票根變成手寫。一位院線負責人告訴記者,因為不影響進場觀影,有些觀眾對手寫票并不計較,但他們并不知道,這樣的票電腦不會入賬,票款全歸影院。
比手寫更囂張的是,有的影院竟用其他電影的電影票來沖抵觀眾購買的正票。例如,讓觀眾拿著B電影的票根去看A電影,這對觀眾來說并無太大影響,但A電影的票房就會偷偷流入B電影中。“這樣的偷票方式風險大,票面一出,證據就在對方手里了,但仍有一些三四線城市影院膽敢冒險。”該業內人士說。
近年為了遏制偷票房現象,大多數的影院購票系統都接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資辦”(簡稱“專資辦”)的數據平臺;有的大院線還會要求所有影院在每天晚上最后一場電影放映結束后,將當日收入通過系統同步上傳。不過,依然有一些影院以技術達不到為由,不接入正規的統計系統,甚至冒險使用雙系統入賬,于是,實際銷售的和上報的是兩筆賬。
而在眾多偷票的方式中,團體票偷票是最令片方頭疼的一種。通常團體包場影院并不向單個影迷出具票根,而是與負責聯絡包場的負責人對接。這樣對監管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影院根本不用走系統,直接跟負責包場的人結算,由此產生了較大的人為操作空間。
此外,如今許多影院都將爆米花、飲料與電影票以套餐的形式銷售。對于影院來說,這是安全系數最高、利潤最大的偷票方式。比如,“2張電影票+一大桶爆米花+兩杯可樂”售價100元,影迷會覺得得到了實惠從而購買。但是影院在上報利潤時,會把這兩張電影票的售價以片方的最低限價上報,例如25元一張票,而剩余的50元則歸為爆米花和飲料的利潤。這樣一來,被“偷”走的票房又進了影院的口袋,而觀眾或許買了更貴的套票也全然不知。
粵十家院線呼吁行業自律
在饒曙光看來,偷漏瞞報票房是一種赤裸裸的“強盜”行為,嚴重破壞電影產業市場的公平性,阻礙電影產業的良性發展。“偷瞞票房每年都有不小的量,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建議在市場準入方面有明確的規定,嚴重違反的企業應該逐出業界,而觸犯法律的必須要用法律的手段來嚴懲。”饒曙光認為,此番在《電影產業促進法》生效首月,嚴懲一批違規影院,有助于樹立法律權威。
除了使用法律“利劍”,行業內在監管方面也適應技術發展,有不少新嘗試。據悉,如今在廣東不少影城都有專業的監票人員監督影院是否偷票房。同時,有流動監察人員不定期檢查。一經發現影院偷票房,片方會立即撤走拷貝,并聯合幾大發行方停止向該影院供應接下來出品的影片拷貝。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廣東電影年會上,省內十家院線代表共同簽署《大力開展電影市場秩序專項治理倡議書》,號召省內各大影院堅決依照電影管理條例和相關市場規則,促進電影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會長陳長兵在會上表示,電影市場秩序專項治理活動旨在打擊偷瞞報票房、盜錄盜放等違法違規行為。“做好市場規范,電影院是主體。”他透露,接下來廣東電影行業協會將會加強對影院的服務和指導,做好自查、巡查、抽查工作,加強影院的自律,自覺做好市場規范。(記者畢嘉琪 實習生 奚慧穎)
?
?
?
相關鏈接:
電影咖轉戰電視劇飆演技 究竟是誰圈了你的粉?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